福州创新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模式

渔鱼兼授 助力定西脱真贫

日期:2019-03-24 12:32 来源:福州日报
| | | |

  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之九

 

定西务工人员在榕企接受上岗技能培训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福州今年的政策更好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我们又这么关心,不来咋行!”昨日,说起再次来榕,定西市通渭县贫困户赵粉粉笑着坦言。

  去年,赵粉粉与爱人董建国分别在福清两家企业务工,生活十分不便,于是她辞职回了家。今年春节期间,前往通渭县开展劳务协作工作的福清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听说此事后,动员其返榕务工,并协调安排夫妇俩到同一家企业就业。企业不仅安排专车凌晨2点前往机场接机,并指定专人对赵粉粉进行“一对一”传帮带。

  就业帮扶、生态扶贫、产业带动、招商引资、人才交流……2016年底,中央确定由福州市对口帮扶定西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传承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倡导的闽宁协作精神,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在输入脱贫“血液”的同时,大力提升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提高脱贫质量,帮助定西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仅去年以来,就带动定西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4.3万人。今年2月26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以《福州市渔鱼兼授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为题,再次刊发了我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创新做法。

  就业帮扶带动全家脱贫

  赵粉粉是我市今年开展扶贫劳务协作输转来榕就业的1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为了让定西籍贫困户劳动力“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带得动”,我市坚持以“三主(党委政府主导、用工企业和困难群众为主体、人社部门主抓)、三真(真情实意扶真贫、真金白银真扶贫、真抓实干出实招)”为抓手,深入定西深度贫困地区查问题、找对策,着力激发定西贫困户就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自2016年底我市与定西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连续2年春节期间,我市人社部门从全市筛选一批社会责任感较强、管理规范、薪酬待遇较高、岗位适合的企业作为定西市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并组织企业深入定西市送岗上门。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组织53家重点企业提供12066个就业岗位,分别深入定西7个县区55个乡镇(其中深度贫困乡镇30个)、5个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举办了62场专场招聘会,既宣讲我市就业帮扶政策,又提供精准岗位信息,并让在榕就业的定西籍老员工“现身说法”,让贫困户劳动力愿意来。

  我市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温馨环境,提高定西贫困户劳动力来榕就业的积极性。今年,对于来榕务工的定西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时间半年以上,即可享受13500元的各种补贴;指导定西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提供定西风味面食、包点,提供“夫妻房”,配备卫生间、热水器和空调等。

  针对定西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2017年以来,我市腾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定向招聘定西建档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两年来累计招聘177名定西建档立卡户高校毕业生进入福州事业单位及市政、金融、通信、地铁等国企单位工作,人均年收入约7万元。

  据统计,2017年至今,我市共吸纳定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5000余人次,输转定西劳动力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直接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福定劳务协作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2次专门介绍,去年下半年,福州帮扶定西劳务协作模式入选“大国攻坚、决胜2020”——2018精准扶贫全国60佳优秀案例和全国人社领域20佳精准扶贫案例,并在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上作为现场唯一教学案例,在全国进行教学推广。

  生态扶贫打造金山银山

  初春时节,望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地,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贫困户李锋十分感慨:“造林不仅给我带来了直接收入,也改变了家乡面貌,山变绿了,空气清新了,这真是一项富民工程。”

  李锋一直靠种地为生。家里的40亩山地,只能种土豆、玉米,收成好不好,还得看天气。李锋和弟弟一年忙到头,只能维持一家五口的温饱。去年初,李锋家的山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用地,退耕还林后,可获得退耕补贴2万元。李锋当上了生态护林员,每年收入7200元左右。弟弟也从农活中脱身,外出打工了。去年他家全部收入约4万元,摆脱了贫困境地。

  在开展东西部扶贫工作之初,针对定西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实际,我市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与定西自然条件相结合,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试验项目1020亩,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了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的有机统一,努力打造“金山银山”。

  据统计,截至目前,定西已完成6462亩“福州林”造林任务,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147人参加务工,累计劳务收入7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有9户贫困户参与育苗,平均每户收入3000多元;650多亩贫困户所有的田地实现退耕还林,平均每户获得政策性补助1500元。

  今年,定西“福州林”将启动三期5000亩建设。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示范、科研、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万亩森林公园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对于部分无法外出的当地妇女和就业人员,如何帮助他们增收?福州市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手工工艺型企业到定西市投资,建立分公司或加工车间,带动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在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去年8月,由晋安区和渭源县共同建立的“东西协作巾帼扶贫车间”,引进兰州曼斯特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与泉州鑫榕制衣有限公司建成“制衣车间”。

  宽敞明亮的厂房内,整齐地摆放着30多台缝纫机,40多名女工坐在缝纫机前,忙着赶制衣服。“老公在外面打工,我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可赚2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真不错!”女工孙玉玲说。

  据了解,仅在上湾镇侯家寺村,我市就建成“扶贫车间”3个,可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430户农户连续分红15年。同时,这一模式还可以培养一批带动力强的村级企业,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向市场参与、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激发内生动力并重的新阶段转变。

  2018年以来,福州市共在定西设立“扶贫车间”38个,带动176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阳光房”里培育新型农民

  说起阳光房,许多人想到的是明亮舒适的休闲玻璃房,身处其中,幸福感便油然而生。而在定西,也有一座座阳光房,让一个个贫困户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阳光房,其实是田间的种植房,是福州市复制在永泰县探索形成的阳光房帮扶模式,结合定西当地气候环境和农业实际,创造性开展的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项目,具有占地规模小、品种多样化、简单易操作、生态环保、收益稳定等优点。

  定西市陇西县菜子镇董家寺村贫困户王挺雷因腿脚不便,既不能和村里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又无法从事费劳力的本地传统中草药种植,只能靠种植小麦养家糊口,年收入不到2000元。2017年4月,他听说村里要建阳光房,便报名参加菌菇种植。“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不到一年就赚了1万多元。”王挺雷高兴地说。

  在陇西县,连江县通过物资扶持到户、技术服务到人的办法,选取陇西县适宜发展阳光房产业且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7个乡镇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们在房前屋后建成阳光房150座。

  据悉,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派出技术人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免费为贫困户培训相关技术,帮助贫困户掌握菌棒、香菇、西葫芦等作物的种植技术。同时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销售、集中连片的形式,共建设“阳光房”569座,带动300多户贫困家庭发展香菇、西葫芦等种植,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