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1-11-14 10:28 来源:财政局
| | | |

       201116日在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福州市财政局局长 林恒增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201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据快报统计,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完成年初预算的113.3%,加上划中央收入154.69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402.51亿元,增长23.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60.05亿元(含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支出),比上年增加54.96亿元,增长26.8%

  2、全市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419.54亿元,增长199.8%,完成预算的292.7%。政府性基金支出319.19亿元,增加216.93亿元,增长212.1%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9.80亿元,增长26.5%,完成预算的116.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9.66亿元,增加4.72亿元,增长31.6%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市本级预算为:财政总收入124.9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0.32亿元,支出66.52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72.63亿元,支出72.9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55亿元,支出11.55亿元。执行中由于经济形势好于年初预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等原因,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市本级地方财力增加6.38亿元,相应追加一般预算支出4.61亿元、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7亿元;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125亿元,相应追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5亿元。

  1、市本级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94.66亿元,增长27.3%,完成预算的117.9%;加上划中央收入48.25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42.91亿元,增长23.6%,完成预算的114.4%。市本级当年预算支出58.07亿元,完成预算的88.1%,加上省专款和上年结转等在当年体现支出16.95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75.02亿元,增长17.3%

  2、市本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275.26亿元,增长304.0%,完成预算的379.0%;政府性基金支出147.78亿元,增加108.65亿元,增长277.7%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78亿元,增长47.6%,完成预算的136.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40亿元,增加5.38亿元,增长53.8%

  3、市本级法定支出执行情况

  2010年,教育法定支出年初安排9.03亿元,增长14.7%,实际支出10.70亿元,增长21.7%;科技法定支出年初安排1.18亿元,增长8.5%,实际支出1.95亿元,增长18.3%;农业法定支出年初安排0.62亿元,增长9.2%,实际支出0.75亿元,增长20.7%

  上述预计数在决算编制中将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201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情况

  2010年是我国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应对复杂的局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执行,深化财政改革,改进服务保障。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有:

  1、坚持不懈抓好增收,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加强宏观经济整体趋势和财政收入形势的研究分析,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基础信息和财税动态,密切跟踪税收收入变化,逐月分析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增进财政、税务、国土、国库等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解决收入征管中的问题。加大对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限售股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征缴力度,加强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监管。全年税性收入215.19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86.8% ,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接近25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超额完成“十一五”财政收入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强化非税收入收缴。及时把握房地产市场复苏有利时机,加快收储地块拍卖出让,全市土地基金收入411.73亿元,增长210.2%,比“十一五”前4年土地基金收入的总和还多36.66亿元。

  2全力扶持产业发展,税源建设全面推进。

  工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投入财政资金2.42亿元,引导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型、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兑现星网锐捷、海源机械等7家企业上市奖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性补贴,支持企业实施产业振兴和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农产品产业化和绿色食品深加工,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税源载体。拨付资本金1.10亿元,启动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BT融资建设,提升福兴经济开发区

  新兴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初步建立。拨付资金0.42亿元,加快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0.19亿元,支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设和瑞芯微电子、升腾资讯建设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项目。拨付资金0.15亿元,继续对软件园四期建设工程贴息,扶持软件、动漫等高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IT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研发。

  拓展内外需政策落到实处。贯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引导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加快市场建设,发展新型商贸流通,投入资金10.80亿元,建成南通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着力做大会展业,拨付资金0.35亿元,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海交会、第六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巡回展、中国(福州)首届国际游艇展等一批重大展会,配合省里成功举办泛珠大会、中国科协年会等重大活动。拨付旅游专项经费0.20亿元,支持申报“中国温泉之都”、创建5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旅游名镇名村,落实入闽旅游和对台旅游奖励政策,对规模较大的旅游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力度,发放补贴资金4.10亿元,带动产品销售3 9.20亿元,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进新农村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努力稳定外需,投入外贸扶持资金0.61亿元,扶持重点外贸企业,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和技术壁垒。

  3、千方百计强化投入,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投资拉动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全年共投入73.1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资金48.13亿元用于鼓山大桥、三环二期、福峡路以及会展岛周边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拓宽改造杨桥西路、通湖路。拨付资金11亿元,城市地铁1号线全线动迁、部分站点动工建设。对交建、水务、新榕等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公益性及半公益性建设项目固化补助5亿元,支持和推动四大融资平台更多地承担建设任务,积极探索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多方融资保证了平潭海峡大桥、机场二期、绕城高速、渔平高速年内建成通车,福泉、福永等高速公路建设。拨付资金3.37亿元,支持向莆、合福等铁路建设。拨付电力线路缆化下地建设资金5亿元,改造电力线路434公里和通信线路125公里。拨付景观整治资金0.60亿元,支持四城区整治800栋楼宇外立面。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兑现奖励补助资金0.45亿元,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节能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突出对污染监测项目、重点污染源达标治理和闽江敖江水源地保护的扶持。拨付0.10亿元,用于晋安北峰山区生态维护及扶持“二水源”保护区域发展。筹集资金0.76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拨付资金2.48亿元,用于南台岛12条内河、磨洋河、浦下河整治,以及连坂、洋里等污水管网和闽江下游、南江滨东段防洪工程建设。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转、维护、管理的经费达3.54亿元。新增大中型环卫专用车33辆、环保公交车500辆。政府采购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自主创新及本地名优产品。

  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拨付资金1.18亿元,建成开放新儿童公园、新茶亭公园、五凤公园、乌山历史风貌区三期等一批公园,完成浦下河、东西河两岸以及城区街巷景观绿化,改造提升南江滨等休闲路绿地通过规划扩绿、征地增绿、拆房建绿、拆墙透绿等多种途径增加城市绿量,新增园林绿化面积创历史规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95平方米

  公共交通覆盖面持续扩大。拨付资金1.50亿元,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对新购公交辆、夏季免空调费及开辟新线、冷线给予补助和贴息,继续补贴高龄老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及乘车意外保险。仅夏季乘车免空调费补助就达0.80亿元。新投放出租车1200辆,对出租车更新电子打票机予以补助。支持整治超标违规电动车,及时足额兑现回购补贴。

  4、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统筹安排资金,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晋安区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拨付再就业专项资金1.01亿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经费补贴、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以及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适时调整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安排3亿元,着手解决部分城区集体土地留用地补偿历史遗留问题。对四城区被征地农民实行养老保障,拨付五个试点村农民养老补助0.10亿元。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5万名市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和1200名新参保的市属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支出0.60亿元。支持社会保障房的建设,拨付廉租房资金1.90亿元,购置东山新苑、金山生活配套房,发放保障对象租赁补贴,解决部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拨付资金33.42亿元,实施王庄、上海东等城区危旧房改造。

  支持教育文体事业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安排0.10亿元扶持资金。拨付资金1.69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重建乌山小学、屏东中学等11所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拨付资金1.37亿元,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金山七期小学等新区布点学校,改扩建旅游职专、建筑职专新校区等学校。拨付资金0.58亿元,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支持210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寄宿生宿舍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拨付资金0.44亿元,成功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和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对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取得佳绩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奖励。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成西河游泳场水下工程,促进竞技和群众体育的共同发展。拨付资金0.24亿元,重点支持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扶持文艺精品与地方特色剧种的创作与演出。支持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和首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会,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三坊七巷”修复改造。拨付资金 1亿元,启动工人文化宫改建扩建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用于医疗卫生资金达5.15亿元,增长37.8%。补助资金0.85亿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惠及371万名农民、90万名城镇居民和大学生参保人员。推进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各类群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拨付资金0.26亿元,建设市肺科医院负压病房、市精神病院和闽清精神病院门诊楼。拨付资金0.35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乡村医生补贴、公共卫生防治、社区医疗卫生补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用于农林水资金达2.18亿元,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拨付资金0.55亿元,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落实“造福工程”等惠农实事,支持“双百工程”和重点特色示范村建设。拨付资金0.26亿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扶持台资农业示范企业,参加海峡两岸“林博会”、“花博会”、“茶博会”,实施“强龙带动”工程和“五新”技术引进转化和推广。积极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资金0.74亿元,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福清、闽清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调度、拨付市级配套资金5亿元,支持平潭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创建“平安福州”。公共安全支出8.54亿元,推进社区、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震减灾体系二期工程,成立应急抢险救援队,建成大学城上浦消防站。拨付资金0.24亿元,购置90米消防高车。成立医患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化解纠纷成效显著。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及时安排、筹措对口帮扶四川彭州、新疆奇台、西藏朗县以及三明市灾后援建资金,加强援建资金监管,严格审核把关,及时拨付资金。累计拨付援建彭州项目建设资金3.20亿元,完成22个援建项目竣工财务总决算;筹集资金3亿元,对口支援三明市灾后重建,已拨付房屋安置点及桥梁援建项目工程款2.05亿元。

  5创新财政管理机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新提升

  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化。完善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预算编制,部门、财政两级“项目库”初步建立,项目预算内容进一步细化。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和出国(境)经费得到压缩。强化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追加支出,强化预算执行率。全面清理了市直单位历年结转结余资金。认真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安排偿债资金,妥善处理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有效防范了财政债务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纳入集中支付系统的市级预算单位已达379家,初步形成了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财政资金运作的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动全程式监控,避免了用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预算执行管理职能得到较大加强。推进县(市)、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设立了区级金库,有效提高区级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

  财政监督管理得到强化。制定财政资金审批拨付规定,规范资金管理流程,提高拨付效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对预算支出项目完成进度、质量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进行考评,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清理检查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牵头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工程领域重点突出问题排查治理。狠抓财政投资评审质量,完善复审制度,推进“编审合一”试点,全力提速增效,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财政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涵盖财政收支全流程和财政管理全方位的制度体系。逐步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73家单位非税上线,从源头上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现市级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系统统一平台运作,完善网上竞价机制,着力解决采购效率和运作规范问题。

  财政工作效能有所提升。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重新梳理行政职权。34项网上审批项目和56项行政处罚项目全部上网运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市本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对照审计要求及时规范积极整改。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做好12345便民服务诉求件回复与信访接待。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加大干部业务学习培训力度,推动财政文化建设。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目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我市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大项目不多,现代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税收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较大。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增加了土地出让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市级财政收入的影响将逐步凸显。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筹措将带来较大的困难。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财政部门及工作人员服务的主动性有待增强,服务水平与效率亟需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强信心和决心,并高度重视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2011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考虑收支增减因素,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编制如下:

  (一)全市代编预算

  全市(含平潭,下同)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284.99亿元,增长15.0%;上划中央收入177.90亿元,增长15.0%;预计财政总收入 462.89亿元,增长15.0%。按照财政体制测算,全市总财力为256亿元,相应安排支出256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357.69亿元,下降14.7%;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25亿元,增长26.3%。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为357.69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25亿元。

  (二)市本级预算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06.01亿元,增长12.0%;上划中央收入54.05亿元,增长12.0%;预计财政总收入160.06亿元,增长12.0%。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省财政补助等收入以及扣除体制上解,市本级财力预算为87.25亿元,比上年增加20.73亿元,加上动用历年结余2亿元,相应安排市本级支出89.25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252.86亿元,下降8.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25亿元,增长58.5%。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为252.5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为25亿元。

  为确保圆满完成2011年财政预算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契机,培植财源增强实力。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调控的优势,把转方式、调结构与增财源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植高效、新型财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和财源体系,促进经济和财政收入持续协调稳定增长。一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安排1.56亿元,设立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创新股权投资资金,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产业升级企业、科技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的企业。安排资金1.36亿元,引导和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支持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后续财源。二是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安排专项资金0.87亿元,用于设立金融、物流、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动漫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落实好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三是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安排节能资金0.35亿元,重点支持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化、节能公共管理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四是积极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等手段,支持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五是实施人才强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安排科技创新和引进人才专项资金1亿元,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支持培养人才,资助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技术人才。六是强化经济财政形势的研究分析,加强部门协调,积极组织各项收入,培植新财源,努力确保“十二五”开局第一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

  2、以政府公共投资为引领,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继续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65.70亿元、筹措资金168.77亿元,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桥梁、三环路、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和市政道路拓宽改造。二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安排资金5.70亿元,实施市区内河整治、闽江北港整治和两岸景观提升,以及景区、道路绿地改造,美化城市;安排资金2.02亿元,用于城市环卫保洁、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以及公厕建设。三是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安排资金1.87亿元,用于公交夏季免收空调费、新增(更新)公交车、公交车站点建设以及新辟线路贴补等,以逐步改善城市公交整体面貌,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四是加大环保经费投入。安排生态环境治理资金0.77亿元,用于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3、以共享发展成果为核心,提高公共保障水平。

  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力分配向公共服务、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一是继续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资金0.93亿元,用于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二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安排资金10.23亿元,增长13.2%,继续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增加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资金3.92亿元,增长11.0%。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资金9.94亿元,增长15.0%。适时出台未参保城区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报酬。安排资金10亿元,力争尽快解决城区集体土地留用地补偿历史遗留问题。五是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安排资金1.99亿元,增长19.9%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三坊七巷”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工程;大力推进工人文化宫建设,动工建设海峡群众艺术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支持申办第八届全国城运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六是支持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安排资金7.83亿元,加大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继续落实廉租房建设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与保障住房有机衔接。七是稳定物价水平。安排资金0.63亿元,加强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等副食品基地建设,稳定消费价格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安排资金落实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八是维护公共安全。安排资金8.27亿元,增长16.2%,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力度,继续提高政法经费保障水平;提升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水平。建设一批避灾、避险场所。九是确保资金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事关群众利益10项实事以及市委、市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4、以加大三农投入为重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着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力度。安排资金1.16亿元,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1.06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重大动物防疫防治、防灾减灾和水利设施建设;安排资金0.7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网建设、安保工程和养护费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安排资金0.46亿元,用于创建绿色乡镇和推进生态县(市)乡镇建设,继续实施“二水源”保护。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兑现农业救灾、渔工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涉农补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四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安排资金0.95亿元,用于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校安工程、电影下乡和农家书屋等方面的投入;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支持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五是落实省对县级财政各项配套政策和补贴。继续帮扶财政困难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发展。

  5、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抓手,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财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营造制度环境。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二是深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定员定额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督促预算单位做好项目论证等工作。提前告知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预计数,提高财政预算编报的完整性;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涉及民生的问题作为财政信息公开切入点和重点,依法推进预算信息公开。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加大对各项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稳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将资金安排与预算执行效果紧密挂钩。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管措施,继续强化对惠农、民生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管理。加快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五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以及公务购车和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会议费用、出国(境)经费等。做好对口援建新疆、西藏以及三明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工作。六是切实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推进政府债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等基本管理制度,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七是持续加强财政自身建设。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财政干部对政策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学习力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认真践行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

  各位代表,2011年我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实现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一年一月六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