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福州卫健>榕医汇

宝藏医生 | 陈宾:给“足”关“踝” 守护第二心脏

2023-04-06 09:53    来源: [福州晚报]     字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足踝一旦受伤,别说“千里”,可能连家门都走不出去。所以人们也常把双脚比作是“第二心脏”。

而这“第二心脏”修复起来并不容易,目前,在国内选择足踝外科的骨科医生少之又少。

可福州市第二医院创伤三科的80后医生陈宾,却偏偏选择了这冷门,把足踝治疗做成“省内领先”,成了这方面的“宝藏医生”。

选择冷门学科

为患者重启人生 

每周三是陈宾门诊日,一个下午他就要接诊50多号病人,看完所有人,天都暗下来了。

高弓足、马蹄足、扁平足、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踇外翻……各种脚病,他摸一摸便知有没把握。他已专注复杂足踝疾病诊疗近六年。


陈宾(左2)和同事讨论病例。

“毕业后,我在创伤骨科做了10年,后来在科主任鼓励下,才开始专注足踝。”陈宾说,足踝外科在国内起步较晚,大家都不爱做,但总要有人做。

他解释,足踝结构非常复杂,加上是承重部位,关节间哪怕差个一毫米,都会影响患者走路,医患间的难沟通、手术难度系数之大,都给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国内从事足踝矫形的医生就十几个人,更别提福建省了。

而其实,早在读研时,陈宾就选择足踝外科专业,那时他看到许多足踝畸形的小患者治疗后和常人无异,内心很受触动。在我省足踝相关疾病患者众多,有条件的能到北京做手术,没条件落下一辈子残疾,“所以,我愿意试一试,让更多福建人在本地就能矫形”。

一台“八合一”手术

让患者第一次“脚踏实地” 

但是,要成长为优秀的足踝外科医生绝非易事。陈宾迎难而上,全身心投入学习钻研中,他曾到积水潭、上海六院学习,将复杂足踝创伤和足踝矫形技术带回福州。


陈宾和患者在交流。

曾有一位56岁的阿姨找到陈宾。她抬起的右脚像麻花一样扭曲,是典型的高弓马蹄内翻足。阿姨说,小时候她就做过手术,但手术效果不理想,辗转很多医院,医生都是建议踝关节融合术,但这样影响走路功能。

年龄越大,治疗难度也越大,这是业内皆知的。更何况,曾经的手术会改变足部的解剖结构,增生的疤痕也会给手术带来不少困扰。

接诊后,陈宾发现阿姨扭曲的脚仍可以掰正,他判断,这脚还能通过手术矫正。于是他决定挑战高难度。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一台“八合一”手术展开,4个多小时里,在扭曲的右脚,陈宾切开8个小口,施展了8个高难手术:截骨矫形、肌腱挪位……

出院前,阿姨激动地哭了。从出生起,她的右脚第一次完全沾到地面!如今随访,阿姨右脚不仅有了正常外观,步态也接近常人。

“她是我接诊年龄最大的患者。”陈宾说,这个病例也让他更坚定自己的选择,要帮助更多足踝疾病患者“脚踏实地”。

技高一筹背后

是细心、用心、暖心 

多年来,陈宾解决了不少足踝的“疑难杂症”,也成为骨科足踝治疗组组长、学科带头人。

很多人慕名找他手术,只因他技术好。而同事知道,这技高一筹背后,是他对每一个手术精益求精。

曾有一位工人从3米高跌落,右脚踝关节碎成几十块。哪怕一块没对位,都会落下残疾,甚至截肢的后果。这样的伤情,让不少骨科医生望而生畏。

“要拼接好碎骨,必须‘精准且快’,我的办法就是做好术前规划。”陈宾说。

记者了解到,陈宾每台手术前都有一个习惯,像建筑师一样,先根据X片、CT画下手术图纸和步骤。第一块钢板放哪儿,第一块钢钉钉哪儿,每个手术步骤都清晰预判。

于是这场高难手术,在患者伤口肿胀起来前,就被陈宾又快又好完成了,三块钢板、几十枚钉子精准定位,不仅减少患者痛苦,也避免了残疾。


陈宾(右1)和患者家属介绍病情。

在患者眼里,陈宾还是个温暖的医生。不需要动刀的,他绝不动刀,能省的钱,就为患者省着。前些年,用于微创修补跟腱的器械——“跟腱龙”没进医保,1万多元需要患者自己买单,他就琢磨用腰穿针+血管钳代替跟腱龙,减轻病人负担。

作为业务骨干,陈宾一周不仅要上十几、二十几次手术台,还坚持每周下基层帮扶。“不累,骨科是我的兴趣,所以乐在其中。”陈宾说。

目前,市二医院骨科足踝治疗组的水平已是省内领先,陈宾的下一步目标是组建足踝外科团队,用更精湛的技术为百姓的足踝健康保驾护航。(记者 陈丹/文 池远/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