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5日在福州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日期:2020-01-10 10:54 来源:发改委
| | | |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福州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福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落实“六稳”工作,强化省会城市排头兵意识,推进“三个福州”建设,开展“项目年”“招商年”“三产年”专项行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口径增长86%,总量突破92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95亿元、下降2%(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同口径增长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8亿元、下降18%(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同口径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6亿元、增长95%;进出口总额2507亿元、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60亿元、增长8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城镇登记失业率27%。

  (一)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预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6∶409∶535,第三产业占比较2018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农业平稳发展。一产增加值增长35%。永久基本农田有效保护,耕地面积稳定在220万亩以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福清市一都镇、罗源县起步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七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900亿元。扎实推广设施农业,新建优质农产品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累计建设千亩以上钢架大棚蔬菜基地19个。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完成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2个。现代海洋渔业不断壮大,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式获批。

  工业基础夯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围绕打造“142”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光电芯片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16个成长性好的产业基地。组织实施290项工业重点项目,友谊新材料三期、景丰6万吨锦纶等48项开工,唐源锦纶新材料等105项投产,工业投资增长1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5%。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100项技术改造、92项两化融合、31项智能制造、39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技改投资增长20%。推动规下企业转规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400家。产业承载能力提升,建成11项657万平方米“升级版”标准厂房。

  服务业引领增长。三产增加值增长95%。打造省会金融高地,落地省交运集团财务子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兴银理财公司等项目;新增福光股份、瑞芯微电子、东方银星等3家上市企业,境内上市企业增至45家。总部经济规模壮大,全市新培育海峡环保等总部企业16家,累计达94家;新增企业总部126家。跨境电商增势强劲,实现进口5289万票、增长803%,进口销售额79亿元、增长559%。旅游业蓬勃发展,海丝国际旅游中心加快建设,永泰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9630万人次、增长17%。会展经济全面提升,举办区块链国际峰会等40场展会,总面积136万平方米,获评“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

  (二)“三个福州”赋能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出台《关于加快福州市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以“三个福州”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数字福州”培育新动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500亿元。141个“数字福州”项目建设开工117个,开工率达82%。推动数字产业化,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集聚341家大数据企业,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入驻156家物联网企业,福州软件园“一园多区”新增引进、增资扩产项目210个。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部署,上云企业数突破1500家。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两届峰会分别新增64个、95个项目,项目落地率达90%、67%。

  以“海上福州”拓展新空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600亿元。210个“海上福州”项目完成投资66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进海洋资源要素市场配置,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构建海洋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国际深水大港建设,江阴港城经济区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罗源湾经济区建设千亿级海港城,美得石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申远新材料二期、申马环己酮等项目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高端装备和现代物流产业提速落地,共引进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达150亿元。

  以“平台福州”构建新模式。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工业(农业)+互联网、专业综合服务及细分领域服务等203项平台经济项目建设,平台经济规模突破600亿元。加快平台企业培育,落地兴业信托、米客互联网、票付通等企业。推动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福耀玻璃、永辉超市、中安绿色等供应链平台项目。做大基金综合服务平台,海峡基金港入库各类投资基金81家。

  (三)创新发展引领提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新动能发展壮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把握自创区福州片区战略机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807亿元,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6家、总数达14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总数达38家。完善创新主体培育链条,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002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2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加强“双创”载体建设,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0家,总数达111家。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推动闽海石化区域总部、阿里巴巴数字政务科技总部等21个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推进3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35%、107%。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获国务院正向激励通报表彰,纺织新材料集群培育列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朴朴电商、盒马鲜生、永辉生活、谊品生鲜、天猫小店、苏宁小店等新零售门店超1000家。联合蚂蚁金服打造“东街口数字街区”和全国首个“智慧商圈可视化管理平台”。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紧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个年”专项行动进展顺利。“项目年”2084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产业项目137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86个)。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858个。出台“一企一议”机制和细则,共协调企业问题4642个。“招商年”落地项目6281个,总投资118302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大项目28个,产业链项目54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2个,技术改造项目531个。“三产年”243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15亿元,超序时进度198个百分点。其中,竣工项目68个。

  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五个一批”项目综合考评连续8个季度位居全省前3。新增入库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2187项,总投资8776亿元。其中,总投资10—50亿元项目153项,总投资50—100亿元项目8项,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项。223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41亿元、155项省“1820”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259亿元、13项省“重中之重”项目完成投资1862亿元,分别超年计划218个、154个、12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机场二期立项获批,福州机场通航点达86个,开通航线113条,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4号、5号、6号线建设顺利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城际铁路F1线开工建设,完成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前置工作。福州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前期、火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有序推进。福平铁路、福厦客专福州段等在建铁路分别完成投资651亿元、614亿元。建成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长平高速等项目,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70公里。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4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13亿吨。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举措扎实推进、开放举措落地有声,市场动力活力持续激发,改革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推进57项经济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完成1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初步建立,连江县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和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经验被国家发改委选为典型经验。自贸试验区新推出92项创新举措

  ,其中全国首创17项;新发布制度创新典型案例25项,新增6项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医联体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安泰楼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员工持股试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排名较2018年底提升11位。深化“放管服”改革,22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精简下沉,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压缩比例全国第1。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实现政银系统直连的抵押登记24小时办结;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656%、851%;推行证照联办套餐服务,“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572%。《福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入选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状况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3位。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464亿元。财产登记工作被列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

  开放水平逐步提升。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推进50项“海丝”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开展28项交流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海丝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交会、第六届丝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八届中日地方交流促进研讨会等重大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华交会、东博会等境内涉外展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领域互动交流。

  榕台合作不断加强。制定出台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6条措施、促进榕马率先融合发展23条措施、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3条措施。成功举办第七届海峡青年节、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45项榕台特色文化交流活动。推进与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工作,建成投用琅岐对台客运码头。深化榕台经贸产业对接,新对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新睿机电等94项台资项目。全市主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平台入驻台湾青年企业436家,在榕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台湾青年累计7800多人。

  (六)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互联互通水平提升

  完善与区域联动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

  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推进。福州东部片区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引擎作用增强,围绕8大互动,以13个平台为动力支撑,引领推进各协同领域工作,48项年度协同项目完成投资4072亿元。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完成第八批与第九批援藏工作交接、第七批援疆工作,推动9个县(市)区与西藏八宿县和新疆奇台县各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推进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交流合作,协同办好协作区第21次市长联席会议。

  新区引领作用增强。推进63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占全市比重524%;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超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完善滨海新城规划编制体系,核心区8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265个新城重点项目滚动开发,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提速三江口组团建设,推进三江口片区嘉里樟岚中心等135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919亿元,三江口大桥主线建成通车。加快琅岐岛综合开发,推进首批启动项目建设及后续项目落地,建成海峡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成市、县两级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出台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30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乡镇、311个试点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所有乡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96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客车;93个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省级、市级科技特派员实现乡镇全覆盖。特色小镇创建量质齐升,14个省、市级特色小镇完成投资7099亿元。

  精准扶贫取得成效。建立农村困难边缘群众动态管理机制,未发生新增或返贫现象。扶持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施县级扶贫项目1677个,总投资133亿元;2868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16亿元。推进东西部扶贫工作,拨付定西市、固原市财政资金435亿元,福州定西扶贫劳务协作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

  (七)民生保障切实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紧扣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盼,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4%。完成17项5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中小学37所,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提高到854%。优质资源跨区布局,福州三中滨海校区、晋安校区及福州滨海实验学校等新建市属校开学。滨海新城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孟超肝胆医院门诊楼等17个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医疗床位1500张,引进华山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晋安、闽清、永泰成为紧密型医共体国家试点县。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等多场大型文艺活动,建成400个高级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项1138场次,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等9项大型体育赛事。体育竞技水平提升,在训运动员参加全国及以上赛事共获冠亚季军分别达49次、55次、40次。

  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坚决落实“稳就业”,举办200场招聘活动,帮助3670家企业招聘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提升民生兜底水平,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97万户、487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92亿元。新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7个,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10个,实现市县福利中心、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新增供应租赁住房4546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工程5700套,销售共有产权住房360套。

  人才集聚成效凸显。通过“榕博汇”等系列校园招聘会,引进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接收各类高校毕业生、基础型人才6万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与福州大学等在榕高校合作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名。完善职业技能终身学习制度,加大技术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6000名、技术人才2万名以上。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内河景观,新建串珠公园102个、滨河绿道1008公里,新建改造提升公园绿地约4000亩。完成“一江、两河、三线、多片区”夜景灯光项目285个。

  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完成鹤林、三江口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平稳运行,完成建成区内99条主干河道、23条支流治理,修复改造排水管网1130公里。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达90%,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3位。

  总体上看,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健康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总量偏小、增速偏慢;带动性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龙头项目储备不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分布不均、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对此,我们要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积极应对、精准施策,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经济在新的一年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决胜之年。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进“三个福州”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进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按照以上总体要求,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实现年度目标;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3以内。

  2020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之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市上下要立足福州实际,围绕优化产业布局、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政策文件;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次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耕地面积不低于216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988万亩。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2个、省著名农业品牌2个以上,扩大福州茉莉花茶、福州金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新建设施农业2000亩以上。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建设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持续办好渔业周·渔博会。

  推进工业升级攻坚。加快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推动16个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千亿产业集群增至6个,百亿企业达16家。加快培育纺织功能新材料、新型显示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工程。加快推进大东海高端精品钢、恒申合纤差别化锦纶等200项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扶持一批传统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改造,滚动实施100项以上企业技改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培育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及企业技术中心或实验室。

  推动服务业引领发展。落实服务业跨越升级版工作方案,加快“平台福州”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数字城市科技等集聚发展。打造国内总部经济重要发展基地,培育引进企业总部50家以上。推进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建设,加快发展涉海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各类金融,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快运输、物流、产业三链融合,提升江阴港区物流枢纽发展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海丝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培育新兴专业展,提升本土品牌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50家。培育创新主体和平台,实施R&D投入稳增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研发投入总量保持全省第一,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5家。选认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600人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打造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300亿元。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做大做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提升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打造区块链经济综合试验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全力推进苏万宝、浦上等大型商圈智慧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摸索出一套“智慧商圈”建设经验。

  (三)持续扩大高效需求,强化动能转换支撑

  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围绕“十四五”规划、滨海新城建设、“三个福州”等重点环节,开展“抓项目促跨越”专项行动,加快招商项目转化、落地动建,增强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600个,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800个。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市管省重点项目超过230个、年计划投资超过820亿元;市级重点项目1000个,年计划投资3500亿元。

  增强消费带动作用。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改造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养老、家政、托幼、助餐等便民服务。以1233全球消费品供应链、元洪在线等平台为依托,满足国内外优质商品消费需求。将智慧化、品牌化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引进更多全球品牌、国产品牌新零售智慧门店入驻。开发闽江、晋安河等夜游项目,打造泛三坊七巷、泛上下杭等夜间经济示范区,促进夜色经济消费。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依靠市场力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扩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为企业创造更加优惠、便利的规则环境,加强贸易促进等公共服务,鼓励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利用广交会、进博会平台和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电商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迸发发展动力活力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启动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打造营商环境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机制、统一治理的高效集约管理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试行政务服务“全城通办”,“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60%以上,实现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一日内”办结;推行政务服务智慧审批,拓展“e福州”便民服务范围。完善“一企一议”服务机制,落实落细民营企业扶持措施。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福州市社会信用条例》出台,巩固信用综合排名,保持全国前十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全面深化改革要点,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动连江县生态产品市场化试点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平台数据。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联体、医共体运行体制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转换经营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用好用活“5·18”海丝博览会、“9·8”厦洽会、进口博览会等重要经贸平台,推动建设中—哈、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提升榕马交流合作层次,落实落细惠及台胞台企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出30项以上具有福州特色的首创性举措,争取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及配额等开放政策,探索实施自由港部分政策。建设金融创新示范区,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利用自贸区载体探索区块链跨境金融。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支持飞毛腿、昇兴集团等开展国际产业合作,推动技术服务机构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与检测互认。依托“丝路海运”联盟等平台增辟新航线。

  (五)加快区域联动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共建

  推进区域协调、新区建设、老城提升、乡村振兴,加快推动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乡村扶贫精准落实。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福州都市圈建设,培育发展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衔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编制系列专项规划,更好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辐射带动和服务作用。加强区域分工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化布局,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深化泛珠三角、闽浙赣皖区域协作,做好与西藏八宿县、新疆奇台县、重庆万州区的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完成对口援建计划任务。

  增强新区引领作用。高效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打造三江口片区、加快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开发。以蓝色经济产业园、台商投资区、临空经济区等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组团开发、产城联动,推动江阴湾、福清湾等重点区域建设,加快福州新区与平潭一体化发展步伐,完善教育、医疗、文教、住房等配套设施,打造宜居宜业新区。建设国家级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争取获批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补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短板。提高城区路网密度,逐步形成“轴向”骨架布局。推动城区156条内河转入常态化运营管养,完善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完成三年连片旧屋区改造计划,改造零星旧屋区50个,整治老旧小区60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建设174个美丽乡村、再提升200个美丽乡村,实现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打造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村20个以上。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基础,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易返贫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完善农村困难边缘群众动态管理机制,制定相对贫困认定标准,采取扶贫开发与社会救助相衔接等措施,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继续强化与定西市、固原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山海协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二期项目建设,加密国际、国内干线城市航班。推动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和2号线马尾延伸段、6号线东调段工可报批,加快地铁4号、5号、6号、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城际铁路F1线建设,1号线二期通车试运营。福平铁路建成通车,福厦客专加快建设。建成长福高速、莆炎高速,加快建设道庆洲过江通道、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和城区北向第二通道等项目。实施城区缓堵项目188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

  (六)精准补齐民生短板,推进资源共享发展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扎实做好“稳就业”。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做好重点群体精准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支持开展技能培训,计划培训45万人。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机制,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推进人才入榕留榕。实施高校毕业生聚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技术人才引进培养等工程,吸收6万名高校毕业生来榕创新创业,引进博士300人以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000人以上,培养技工人才2万人以上。组建企业人才联盟和高校合作联盟,发挥大学城优势和作用,打造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培养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与技术工人。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优质教育供给,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所,义务教育学校16所,高中、完中8所,加快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工作,建设区域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市一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等项目建设,争取建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肺科医院医技楼、孟超肝胆医院门诊楼等项目。高水平办好第44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落实城市品质、古厝保护、生态环境、产业项目、文明素质五大提升,完成91个古厝保护重点项目。持续开展体育活动,提升18个群众体育赛事品牌水平,深入开展“运动健康进万家”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有效提高社会保障。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重点推进居家社区养老集成改革,健全完善三级三类养老服务设施。做好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新增改建和筹集租赁住房5000套,启动建设安置型商品房项目住宅2万套。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强化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保持前列。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90%以上。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巩固“四定”工作成果,实现分类准确率80%以上。

  各位代表!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争当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排头兵。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二○二○年一月四日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