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开拓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日期:2023-02-14 10:14 来源:福州市商务局
| | | |

——福州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效落实强省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重大战略,聚焦“六城五品牌”,深入开展“项目攻坚落实年”“千名干部进千企”“万名干部下基层”等专项行动,强化使命担当,做到持续畅通外部循环、商务行业不断升级、惠企利民一以贯之、思想建设毫不放松,推动商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2年,全市实现三产增加值6967.95亿元,比增4%(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2402.4亿元,比增17.4%),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56.6%,创历史新高,对全市GDP贡献率52.3%;出口2564.6亿元,比增16.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1和4.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1.04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二,朴朴科技、纵腾网络等12项亿元以上大项目累计到资8.74亿美元,到资质量大幅提升;实现社零总额4679.5亿元,比增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22.2%。

  一、2022年商务工作主要亮点

  2022年,全市商务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1.供应链和平台经济取得新成效。成功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彩食鲜、万全速配成功入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2022年,全市供应链企业294家(新增123家),合计销售额超5000亿元,比增58.68%,远超全年目标任务;跟踪推进平台经济(企业)项目353个,实现纳统销售额3836.3亿元,比增41%,实现一年突破一个千亿级大关的目标。

  2.引进展会实现新进展。2022年,全市引进第17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首届文旅中国元宇宙生态大会等国际性和全国性会展项目12场,较2021年增加4场,同比增长50%,进一步提升我市会展层级,助力打造东南会展高地。福州市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连续两年获得该称号。

  3.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一是跨境电商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807亿元,比增56%,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其中本地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销售总额95.73亿元,比增63.93%;对台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达57亿元,比增90%。二是海外市场不断拓展。2022年,榕城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880份,约1.78亿美元出口货物将在外方享受关税优惠。三是中外班列成功开通。先后开通了首列中欧班列、中老班列,打通了我市沿海及周边地区直达欧洲、东南亚的陆路快捷通道,进一步降低了外贸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四是外贸指标保稳提质。采取超常规措施促进我市外贸保稳提质,6月和11月当月全市外贸出口分别达到497.4亿元和306.5亿元,比增分别达到155.2%和44%,增速、增量均排名全省第一,为全省增速超全国作出主要贡献。

  4.口岸通关运用新技术。长乐国际机场APEC商务旅行卡专用通道正式开通,涉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协调港务集团拓展新技术使用范围,福港集箱江阴港区新CITOS7生产系统顺利完成系统功能与数据验证,实现无缝切换、正式上线。2022年12月,福州关区进口通关时间17.98小时,较2017年当月压缩83.91%;出口通关时间0.62小时,较2017年当月压缩94.64%,实现“五连降”。

  5.对外合作达到新高度。2022年,全市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外派劳务人数17276人次,截至12月末在外人数29583人,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37619.92万美元。全市劳务外派规模近年来首次居全省首位、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6.消费提升拓展新举措。开展“惠聚榕城”系列促消费活动超2000场,政、银、企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超10.7亿元(政府发放消费券超1.4亿元)。开展“网上年货节”等活动,鼓励企业开展直播带货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新模式,2022年共开展直播44.6万场,比增31.6%;吸引消费者观看35.36亿人次,比增25.9%;使福州产品卖全省、卖全国。

  7.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新热点。出台《福州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纵一横一带”国际消费集聚区,建设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开展《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业态提升总体规划及重点片区实施方案》国际竞赛,谋划提升以“闽江之心”为核心的“1+9”重点片区消费业态。“闽江之心”核心区的烟台山商业街区、滨江步行街、福文化街区已打造成为新晋热门消费打卡点。

  8.物流产业形成新集聚。持续开展福州现代物流城招商工作,全年落地项目10个、总投资额58.88亿元,其中京东、新希望、泛鼎国际等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先后签约投资一批智能供应链、冷链物流、预制菜、跨境电商项目。物流城集聚效应初显,“福州、新希望合作股权投资基金”启动设立,助推福州冷链物流、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国物流集团、中国供销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央企分别在物流城考察调研,并有望近期落地项目。

  9.“两国双园”成为新平台。推动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编制完成园区《产业合作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着眼强化中方园区项目支撑,对接推进保罗大健康食品产业园等27个重点产业链项目,总投资332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平台载体功能,推动产业项目资源集聚。 

  10.防疫工作积累新经验。疫情期间,高效推动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和供应保障等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有效兜住了民生这条抗疫底线。一是保障供应充足。制定多场景保供应急预案,上线重点保供企业“保供一张图”信息化平台,并针对风险区域推出多样化的保供生活包套餐,满足市民生活的多种需求,确保民生物资充足。二是畅通配送渠道。探索建立配送人员闭环管理科学模式,在风险区设置多个接驳点,实行全周期闭环管理和无接触配送,并落实保供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白名单”制度,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三是开展督导监测。10-11月疫情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880人次,随机抽查相关点位3100余个,发现问题268个,均责令属地部门立整立改并督促落实到位;组织监测活动6278次,有效确保疫情期间重点商超、农贸市场、本地电商不脱销、不断档。

  二、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持续畅通外部循环 

  1.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一是加强政策谋划出台出台并积极解读宣传《福州市持续推进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促进外资企业稳定经营、加快到资,支持新开放和高技术等领域招大引强,提高我市引进外资吸引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部署,发挥多元化招商平台作用,充实外资项目储备。第二十二届投洽会,我市签约合同外资19.2亿美元,超过2021年水平。三是强化重点项目推进。以大项目为核心,推动亿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到资12项。加强到资手续指导代办服务,加快到资进程,扶持培育朴朴科技、纵腾集团、天晴数码、万华化学等产业龙头外资企业持续到资、增资扩产。四是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支持天晴数码、冠捷科技等16家企业申报省级利用外资奖励资金3698.8万元,对朴朴科技等3家企业支持市级利用外资奖励资金合计1156.86万元;同时密切跟踪疫情形势下外资企业投资、经营变化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及时了解企业困难问题,帮助外资企业稳定发展。

  2.全力扭转外贸形势。一是出台外贸政策。印发《2022年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稳市场主体保订单、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助力开拓多元市场、提升外贸管理水平、强化正向激励等五个方面重点扶持。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重点监测企业库,运用政企互动平台实现企业每月动态直报,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多次针对企业订单、物流等各方面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参与调查企业达1400余家次,为全市外贸形势预判分析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强化信保支持。适度放宽企业承保条件,对小微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短期保险费予以全额支持,全年共支持1358家本地小微企业。四是拓宽融资对接。积极争取口行70亿元抗疫专项贷款额度,摸底收集外贸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向省商务厅上报43家重点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合计22.826亿元;宣传推广“外贸贷”,2022年共有29家次企业获得贷款1.9亿元。五是培育新兴业态。协助市乡村振兴集团推动以五里亭茶叶市场为载体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优拓、金钻集团为试点主体,正式走通易货贸易模式,成为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后我市稳外贸的又一有力抓手;通过“海跨园”项目一园一总部模式,引导爱国者、金钻、康棒、海山兄弟等项目实现省外数据回流;对接金风科技、艾尔姆等项目,鼓励企业将总部的贸易业务落地我市开展。

  3.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一是成功举办2022年春季跨交会。本届跨交会吸引了全球50个跨境电商主流平台、60个全国特色外贸产业带、200家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商、2000家外贸优质供货企业参展,展示超100万个跨境电商热销品类;展会期间举办了近30场高端论坛、会议等活动,到访专业客商5.5万名,意向成交金额超30亿美元,带动酒店餐饮等相关服务业消费50亿元;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近200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极大提升了我市在跨境电商行业的影响力。二是推动产业园区迭代升级。选址晋安数字内容产业园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打造集平台、支付、分销、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园区;海丝跨境新零售产业园国内运营中心落地海狮数智中心,海外园区已分别在菲律宾、印尼、西班牙、尼日利亚等亚非欧7国顺利运营。三是培育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协调推动纵腾集团总部用地、数据回归项目,促成泛鼎集团中国总部、鼎菱产业园两个项目投洽会成功签约,投资额达10亿元人民币;与亚马逊、eBay、OTTO等国际平台加强联系、加深合作,借助平台资源培育发展更多跨境电商卖家。四是继续做大榕台跨境电商业务。支持江阴港开通第二条榕台海运专线,依托两条对台海运专线,吸引更多的两岸(或经台)跨境电商物品从福州中转,打造福州综试区对台特色。五是鼓励加快海外仓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以纵腾网络为代表的企业共在全球六大洲27个国家设立海外仓超110个,面积超120万平方米,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仓增至16个。六是设立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池。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设立首期规模8000万元的专项补偿资金池,引导合作金融机构为跨境贸易企业增信、积极投放信贷,力争从根本上缓解跨境贸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政策“虹吸效应”,精准帮扶跨境贸易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4.不断发展对外投资合作。2022年,全市企业新增备案境外投资项目44个(含增资),协议投资总额5.85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5.77亿美元。一是拓展对外投资合作市场。帮助圣力等22家企业争取获得省级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补助1383.9万元;帮助我市泰玛等13家对外投资企业便利化办理人员出境护照90余人次;支持推动闽塔科技备案投资1801.61万美元赴沙特发展陶瓷项目、福耀玻璃对德国汽车饰件项目增资6327万美元等。二是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支持宏东、春申等公司境外园区做大做强,提升当地市场影响力;支持华尼实业尼日利亚有限公司进一步壮大境外项目实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建设境外园区。

  5.持续优化通关环境。一是宣传福州口岸“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申报模式,鼓励和引导进口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联合海关、海事、港口发展中心、港务集团,共同提升我市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牵头有关口岸单位进行一年一度收费公示,形成2022年版《福州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目录》并对外公示;会同相关部门赴江阴港区检查收费情况,实现清单外无收费。三是大力推动口岸开放,打通外贸口岸通道,闽江口内港区军航码头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对外开放,松下港区进境粮食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设立,环下屿岛作业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开放。

  (二)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商务行业不断升级 

  1.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升级。一是打造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在2021年试点建设基础上,结合完整街区建设、精品社区创建等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再打造2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已建成基本保障类业态网点1829个、品质提升类业态网点1902个,商业网点从业人数2.19万人,服务社区居民30.61万人。二是开展2022年“大众茶馆”试点建设。开展第二批“大众茶馆”试点项目建设,通过验收32家;开展“惠聚榕城·众享茶香——我最喜爱的大众茶馆评选活动”,将“大众茶馆”打造成弘扬推广我市茉莉花茶文化、优化完善茶叶等农产品供给、释放大众化消费需求的重要窗口。三是加快数智云商平台建设。推动“数智云商平台”项目列入数字福州项目清单,组织开展项目专家评审,委托可研公司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推动我市重点商圈数字化升级,为消费者创造一站式、便捷高效的消费体验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2.引领电商、直播、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2022年,全市累计网络零售额1054.3亿元,同比增长3.4%;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26.7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9亿美元;新增50家服务外包企业。一是支持建设电商、服务外包产业园。支持县(市)区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园,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和村改建或建设电子商务楼宇。目前,京东集团联合中乡控股在台江区建设京东生态数字贸易产业中心,已有16家企业入驻,实现销售额12亿元;腾讯在晋安区搭建福州数字内容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8家,其中电商企业6家。二是政策护航电商、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对照先进城市相关政策,研究修订并积极走访宣贯福州市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现有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继续加快发展,争取引进电商、服务外包企业在福州市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

  3.推进物流枢纽建设。一是建设福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制定《福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每月落实进展情况。积极协调枢纽承载项目建设,民天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一期土石方工程总量90%;果品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已开始桩基动建;福建创鸿肉品交易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土石方工程;福建永辉物流仓储中心(二期)8号楼主体结构工程已竣工。二是申报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牵头制定建设方案,选定“江阴港区福港综合物流园区(一期)+铁路物流园南区+福港综合物流园区(二期)”为港口型枢纽的空间范围,面积3.53平方公里;《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已由发改系统报国家发改委。三是跟踪推进物流城在建项目。积极协调物流城建设指挥部各小组,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福建海峡汽车及冷链物流产业园已竣工运营;宏利兴快递项目一期已竣工,二期主体工程结构封顶;正祥物流园项目招商中心主体封顶,6栋物流中心及配套办公部分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四是物流市场主体持续培育壮大。新增认定A级物流企业11家,总数达到79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家,新增全省物流龙头企业2家、龙头培育企业4家。

  4.平稳发展会展行业。受疫情影响,我市展会举办受到较大冲击,但仍成功举办数博会、跨交会、海创会等重要会展活动。其中,数博会展会规模约2万平方米,线上线下参展企业超500家,132家国内外优质参展企业全部线下特装参展,同步打造“云上数博会”专业化线上会展平台,发放云上数博专项消费券,11535名专业采购商到场参观采购,逾16万人次观众到场,落实交易签约金额10.6亿元,意向成交金额387亿元,比增35%,供采对接成效大幅提升。成功举办第17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和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等多场高端会议,扩大了福州会展的国际影响力。引进举办2022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峰会、首届文旅中国元宇宙生态大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等多场全国性会展项目,丰富了福州会展项目类别。

  (三)惠企利民一以贯之,发展安全双管齐下 

  1.稳定供应保障。一是稳步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承担2022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目前已全面完成。二是做好市级直控副食品生产建设工作。下达市级副食品基地年度生产任务,部署蔬菜基地田头市场低温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已出栏蛋品约4400万公斤、肉禽32万头、羊1460头,完成短期叶类菜生产任务,建设完成3座低温冷藏设施。三是牵头做好“菜篮子”工程项目指挥部工作。制定“菜篮子”工程项目指挥部2022年工作方案,选定5个指标作为2022年指挥部工作测评指标,已超序时超额完成全年考评指标。四是打造“菜篮子”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在琅岐镇打造“菜篮子”学习教育实践基地,让参观者从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民情怀和改革思维,目前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策展单位正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2.优化审批效率。2022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453件,其中: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登记及变更208件,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含变更)69件,企业境外投资备案61件,从事拍卖业务许可(含变更)34件,对外劳务合作9件,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规模发卡企业)4件,成品油零售规划确认1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2件,一般机电产品自动进口登记1件。接受各类咨询4060次,原始时限内办结率、承诺时限内办结率及满意率均为100%。一是将我局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12个项目均调整为即办件,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压缩办件时限,全类型事项缩减时间比例94.64%,行政审批业务实际办理时间为0.13天,排名全市第二。二是将我局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全部调整为全流程网办一趟不用跑事项,审批业务网上申报率提升至95.29%,快递使用率100%。三是不断规范和加强电子证照系统调用,我局电子证照生成率和使用率为100%,排名全市第一。

  3.加强疫情防控。一是统筹推进商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福州市商务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市商务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快准严实细”的原则,统筹做好全市商务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有关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商超、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代拟《关于进一步做好商场、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等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督促商场、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经营方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行业防控指南,制定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公共场所“验码、测温、不聚集、戴口罩”以及通风消毒、疏解限流、结算限距等防控要求。持续推进商超等重点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加强针接种工作,对商超企业及服务人员加强免疫宣传引导。三是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印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服务业发展四条措施》,提出提振消费市场复苏、促进批发业企业壮大、疫情期间稳用工三个方面4条发展举措,帮助我市服务业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平稳发展。

  (四)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思想建设毫不放松 

  1.突出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学、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研讨学、党员干部线上平台自主学“四级联动”学习机制得到稳固.用活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必读书籍,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扎实开展“忠诚·敬业·奉献”对党忠诚教育,通过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开展专题研讨、主题党日活动等,增信念、强党性。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等系列主题活动12场,邀请专家授课2场,支部专题研讨3次。

  2.突出党建引领,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红色领航 机关先行”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商贸企业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督导工作20多轮次,组织机关干部“数字峰会”期间参与做好志愿工作,服务保障全市“一盘棋”。开展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推动4个离退休支部顺利完成换届。严格党员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2022年发展党员1人。

  3.突出作风建设,强化务实担当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建立健全“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六大工作机制。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各类警示教育,全方位纠四风树新风。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积极向省厅、向市委文明办推荐选树身边先进,引导党员干部在讲忠诚中立新功,在比奉献中走前列。

  4.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不断增强“一岗双责”意识,严格对照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做到意识形态工作与商务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合拍、措施配套,顺利完成市委对我局的意识形态专项巡察工作,并扎实推动专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选优配强“红色引领”宣传、网站审查、舆情监测等队伍,加大对外舆论宣传力度,从严从细管理好意识形态阵地,2022年共受理12345诉求件1955件,及时查阅率和办结率均达100%;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共发布涉及全市商务工作的各类新闻报道300余篇,有效应对各类舆情、大力宣传我市商务工作成果。

  (五)基层部门加压奋进,商务系统亮点纷呈 

  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在这一年里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突出亮点和成效,为全市商务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鼓楼区积极构建“双核”商圈格局,支持东百中心、大洋晶典等商家持续升级,助力东街口商圈在福建省级示范商圈终期评价中排名第一,持续擦亮“八闽第一商圈”名片。台江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全市第一,为全市作出突出贡献;系统推进商圈品牌打造、商业转型提升等工作,上下杭隆平路(金银里步行街)荣获市级美食体验示范街。仓山区推进商圈版图完善,烟台山二期国庆期间人流达102.9万人次,实现销售额1652万元,在央视财经、新华网等媒体曝光超5000万次,充分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长乐区出口增速全市第一(46.6%),大幅领先于其他县(市)区;不断促进商贸业提升和城乡消费市场繁荣,奎桥美食街入选市级美食体验示范区,吴航西关社区入选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福清市全年共完成招商项目197项,投资总额1050.42亿元,在全市“重大项目招商落地攻坚行动”工作综合考评中连续四个季度排名第一;在全市率先出台推进购销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措施,针对年开票额5亿以上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主辅分离进行奖补,实现“依托二产做大三产”,获得市政府肯定,三产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闽清县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年货节(福建分会场)暨“青村年华”乡村振兴主题嘉年华,通过帮帮团V直播、青春福建视频号、共青团福建省委微博号等平台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间观看人数突破210万人次,微博平台话题总阅读量超8000万。罗源县充分利用玉石资源和玉石雕刻人才优势,打造滨海玉石文化城,擦亮“天下石、罗源工”品牌,推动形成玉石文化产业聚集区,助力福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永泰县成立抖音电商直播基地,举办第一届永泰乡村网红大赛,成功孵化了多个直播带货团队;发展电商企业约348家,电商店铺约2700家,直接从业人员约5000人;2022年度直播3045场,比增40.8%;吸引消费者观看4208.4万人次,比增195.8%。此外,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

  三、存在问题

  1.对外开放后劲不足。外资方面,全市新设合同外资持续下降,部分在谈项目受用地资源调控影响难以立即转化,短期无法明确到资,导致项目储备不足,缺乏支撑。外贸方面,出口企业受外部需求萎缩疫情影响供应链畅通、原材料上涨挤压利润等因素影响,实体企业订单下降,接单困难,经营形势不容乐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易货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现有规模还不足以弥补实体下滑造成的缺口。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多数企业投资规模小,超过60%的项目投资额都在100万美元以下,大项目、好项目较为稀缺。

  2.商贸服务业有待升级。消费市场方面,发放消费券对消费和社零指标的拉动效果逐步趋缓,需要通过扩大消费市场和打造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提质升级。物流行业方面,全市现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分别比厦门、泉州少36%、27%,且主要集中在3A、4A级别,企业规模偏小;和厦门、泉州相比,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服务能力偏弱,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待提升。电商行业方面,人才、企业聚集和市场规模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全市网络零售规模与泉州、厦门仍有一定差距。会展行业方面,会展影响力与全国其他会展业发达城市相比仍然较弱,品牌展会、高端展会和国家级展会偏少,2022年展会面积比厦门少58.4%,本土会展企业普遍小、散、弱,距离“打造东南会展高地”的目标仍有差距。

  3.民生保障尚有短板。供应保障方面,我市叶类菜产量虽然较为充足,但品种仍不够丰富,结构有待优化,部分叶类菜品种仍需依靠外调。家政服务业方面,家政企业规模存在“小而散”的现象,人员流动性大,在管理、服务、培训与保障等方面有待提高。

  四、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之年。全市商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四个更大”和“三个全面”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专项行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市委“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奋斗目标和共同意志,实施“六城五品牌九行动”,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提振市场信心,奋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实现实际到资、出口、进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省,社零增长10%,三产增长7.5%左右的目标,为我市在新发展和新征程中走前列、创辉煌提供商务支撑、贡献商务力量。总体而言,是要做好“促开放”“稳市场”“优服务”“强作风”四件事;具体而言,就是实施对外开放、龙头扶引、业态升级、服务业发展、民生保障、营商环境、党建引领、队伍建设等八个行动。

  第一,全线促开放。 

  (一)实施对外开放倍增行动 

  1.创新提升对外贸易。一是壮大易货贸易、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力争进、出口突破双“百亿”(其中易货贸易进、出口分别突破20亿元,保税物流进、出口分别突破70亿元);推进晋安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和闽侯建材家具工艺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建设,4月底前完成申报商务部市场采购试点的资料准备工作。二是培育艾尔姆风叶、金风科技、整车进口等外贸增量项目,争取2023年整车进口突破20亿元,集中打造1-2个外贸园区,引进1-2家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外贸供应链企业。三是复制推广“一园一总部”模式,新增10个海跨园,推动闽商集采回归,带动进出口100亿元以上。四是以金融杠杆助力进出口,加强与中信保、蚂蚁金服、一达通资金池、跨境贸易风险资金池的合作,争取拉动30亿元以上出口增量,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2.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一是新建成2个跨境电商综合园区,用好风险资金池,推动行业龙头业务集聚、数据回流,形成300亿元增量。二是优化运行机制,推动银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深度参与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池,做大业务,缓解中小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题。

  3.加快建设“两国双园”。充分发挥中印尼“两国双园”平台载体作用,抓紧顶层政策设计,重点推进保罗(元洪)食品产业园、中科经纬预制菜产研城项目等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支持中印尼双边合作项目—印尼海洋渔业中心项目建设发展。

  4.强化综保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一是着力引进“两头在外”的外资项目入驻,促进综保区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提升园区物流集散能力。三是深化与京东、拼多多、菜鸟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四是力争三个综保区2023年排名提升10-20个位次。

  5.推动口岸扩大开放。一是开展黄岐港区和环下屿岛作业区2个国家级口岸正式开放验收筹备工作,按时启动每半年一轮临时开放申报工作。二是推动牛头湾作业区和闽江口内港区2个码头建设,启动对外开放验收工作。

  (二)实施外资龙头扶引行动 

  1.成立外资重点工作专班。针对林德气体、朴朴科技、至成广场、中吉物流、竞点贸易、昆仑LNG、泛鼎国际等有潜力持续到资的重点外资企业(项目)成立工作专班,持续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实现到资。

  2.主动出击世界500强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外资企业,筛选重点招商目标,组织小分队上门招商,争取精准引进一批世界500强第二总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3.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联合德勤、普华永道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本地龙头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境外招商,充分利用本地企业资源和“四大所”国际机构招商渠道,优化提升外资和境外招商模式,实施境内外双循环招商计划,扩大招商引资效果。

  第二,全力稳市场。 

  (三)实施业态升级“双百”行动 

  1.推进消费业态提升。一是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以“闽江之心”为核心的“1+9”重点片区消费业态提升。二是与国内外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国际品牌、知名企业引进力度,加快闽菜、茉莉花、闽江、温泉等特色消费品牌培育。三是持续开展“惠聚榕城”促消费活动,组织千场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四是建设“数智云商平台”,加快推动传统商圈数字化转型,打造实体商业数字化场景和消费日历。

  2.推动物流行业壮大。一是持续抓好现代物流城招商工作,力争2023年落地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额达到100亿元以上。二是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工作,力争汉吉斯冷链枢纽暨跨境电商项目、深海时代产业园、中通快递闽中(连江)智能快递电商产业园等在建重点物流项目如期完工运营。三是继续做好物流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工作,2023年新增评级、升级A级或星级物流企业8家以上,培育一批“头雁型”专业物流标杆企业,提高物流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3.提升电商、服务外包产业。一是加强电商、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培育提升工作,吸引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等入驻,形成资源集约、共享合作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发展生态圈,力争2023年新建提升服务外包、电商(直播)园区1-2家。二是继续探索运用直播带货等营销新模式推动我市网络销售,强化与腾讯视频号、字节生态园、抖音合作,鼓励支持创新试点,争取电商直播销售数据纳入社零统计。

  4.加快推动展会举办。一是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培育本土展会、引进全国性重要会展项目,力争2023年引进全球冷链峰会、中国体育消费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会展项目15场以上,培育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中国茶叶交易会等本土新创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项目4场以上,办展规模突破100万平方米。二是创新数博会展览模式,突出呈现数字生态应用场景和“买全球、卖全球”的数字产品交易功能,提升参展商和产品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三是谋划召开中国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努力打造具有全国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及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年度东南会展城市合作与发展盛会。四是推动展会零售数据实现纳统。

  (四)实施服务业发展“百千万”行动 

  1.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一是将朴朴电商、万展信息、信通贸易等一批有发展潜能的平台企业发展壮大为百亿级平台企业,打造行业标杆。二是围绕商务服务、软件信息服务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力争2023年新增服务业集聚区5家,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三是持续发展批发业,力争2023年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突破1.5万亿元。四是持续探索商贸领域创新纳统路径,推广农产品、综合体纳统模式,突破专业市场纳统。五是不断推动商贸服务业企业提质升级,力争2023年全市净新增提升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000家以上。

  2.推动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建设。继续推动大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业务,将支持企业开展供应链业务纳入扶持政策奖补范围,力争2023年全市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纳统销售额达到6000亿元,增速达到20%,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8家,推进左海集团与中石化、中建海峡合作等供应链项目,实现国有企业供应链业务纳统销售额超800亿元。

  3.加强服务业招商工作。加强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加快推进比亚迪营销体验中心、58二手车、中智关爱、唯品会奥特莱斯、京东线下超级体验店、元宇宙产业园、快手直播等优质潜力项目选址落地,做大京东博远、神州数码、庚时二手奢侈品等已落地和突破的重点项目。

  第三,全心优服务。 

  (五)实施民生保障专项行动 

  1.做好稳供保价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市级副食品基地生产建设工作,年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扶持蔬菜基地种植叶类菜1200亩以上,同时丰富叶类菜生产品类,逐步减少我市对外调叶类菜的依赖。二是持续打造以琅岐为中心、多区域共同发展的副食品生产供给基地,加大(琅岐)市级副食品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三是密切关注副食品基地生产与市场供应动态,确保疫情防控及传统节日期间我市肉、菜、蛋等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四是加快推动民天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福建创鸿肉品交易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为我市副食品市场保供工作再添中坚力量。

  2.统筹推进商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督促商场、超市、农贸(批发)市场制定完善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公共场所“验码、测温、不聚集、戴口罩”以及通风消毒、疏解限流、结算限距等防控要求。二是充分发挥省重点行业人群核酸检测监管平台作用,强化重点行业人群的核酸检测监管工作。

  3.开展闽菜保护发展工作。一是推进中国闽菜博物馆建设,力争2023年建设完成。二是推动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工作,加强交流、积极宣传,进一步提升闽菜国际影响力。 

  (六)实施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1.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一是优化营商环境跨境贸易工作方案,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进一步压缩通关时效,力争稳住跨境贸易排名。二是持续推动江阴港区智能化、自动化、无纸化、集成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三是重点支持福州“单一窗口”功能提升,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 

  2.持续推进放管服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审批业务效能,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做到能简则简、能放则放,不断提升商务审批办事便利度。

  第四,全面强作风。 

  (七)实施党建引领专项行动 

  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学思践悟新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深学细照中勇毅笃行、敢于争先,奋力推进全市商务工作在全省争先领跑。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准确学习领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邀请专家深入学、支部党员集中学等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2.创新党建引领形式,助推商务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联系工作制度,探索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结合商务行业特点,各支部依托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组建至少1支“1+N”党员先锋队(1位局领导担任先锋队队长,N名队员由党员干部组成),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飘扬、党徽在服务前沿闪光,擦亮商务“三联系,三引领”党建品牌。

  3.持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集中学习、宣传宣讲、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确保每月安排1次集体学习、每季度安排1次专题研讨,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专题学习研讨重要内容。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不断增强舆情研判预警和落实处置能力,对可能引发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重大政策法规等,进一步增强工作前瞻性,提前分析评估态势趋向,做足前期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解读,积极稳妥回应引导社会舆论。

  4.深入开展作风建设,着力在正风肃纪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正风肃纪,强化监督执纪,用好“四种形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以纪检、人事、财务、党建等为重点的综合监督体系,探索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管理体系,严抓工作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强化巡察整改实效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严字当头,认真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坚持以整改促建设、以整改促提升,持续放大巡察整改效应。

  (八)实施队伍建设专项行动 

  打造“担当、务实、奋进、创新”的商务队伍,全面实施“三争三领”行动,吹响开年即开局、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号角,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奔跑的步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抓好稳经济、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努力做大做优做强省会,以更加饱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踏上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

  1.打造担当负责的商务队伍。能尽职才能有作为,敢担当才能做大事。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树立能打硬仗、善于攻坚、敢挑重担、敢涉险滩的优良作风,做到当断则断、担当负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基层实际和群众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折不扣、按时按量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安心。

  2.打造务实有为的商务队伍。做工作要有务实的方法,讲成效要有实在的成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做到“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目标实,制定的工作计划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二是措施实,部署的工作举措不仅叫得响、抓得住,还能落得实、落得下;三是行动实,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抓具体、具体抓,不放没有实际效果的空炮;四是成效实,拿出手的成绩单经得起检验,不弄虚作假、添油加醋。

  3.打造奋进争优的商务队伍。坚持树立排头兵意识,在工作中争先进位、力争上游、顾全大局、自加压力。在全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奋进,力争各项工作都能取得一个大的进步;二是全力争优,力争能够有走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的突出亮点。

  4.打造创新争先的商务队伍。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认真领会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思考如何把工作更周到、更深入地落实到位;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摒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惯性思维,破除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老做法,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意识,不断寻求新突破、激发新活力,敢于提出更多创新的工作和做法,做到先行先试、敢闯敢冒,推动商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