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福州卫健>榕医汇

王牌科室 | 福州肺科医院影像科: 黑白灰世界 辨清疾病“善恶”

2023-08-01 11:08    来源: [福州晚报]     字号:    

有一种“阅片”工作,每天接触的影像只有黑白灰三色,单调且乏味。但在影像科医生眼中,黑白灰是有生命的,背后蕴含着疾病的蛛丝马迹,能帮助临床医生辨清疾病善恶,为患者治病提供依据。

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影像科已成长为王牌科室。这里有许多低调务实不张扬的“阅片高手”,尤其擅长胸部影像的精准分析。


官主任(左一)和科室同事一起讨论疑难杂症。

一天阅“肺”数百人

罕见病到这成少见病 

上周,记者走进影像科,许多患者正排队做肺部CT。不停运转仪器的幕后是操作间,扫描人员及护士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检查。再往后则是阅片室,医生们聚精会神盯着电脑上的黑白灰影像,滑动鼠标,一层层分析。通常患者一次CT影像检查就要扫描几百幅甚至上千幅图像,每天阅片万余张,也成为影像科医生的日常。


每天阅片上万,是影像科读片医生的日常。


操作间里技术员工作同样重要。

“我们科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肺部影像的精准判断。”影像科主任官红莲介绍,作为专科医院,这里每天肺部CT阅片量多达数百人,体量居全省前列。因为有丰富的病例,让肺部疑难杂症在这里更容易被发现。

前段时间,来自武夷山的患者阿明(化名)因莫名咳嗽4个月,到当地医院做肺部CT检查。结果,查出肺部结节影,诊断疑似肺肿瘤,并多发转移至肝脾脏。阿明顿感晴天霹雳,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福州肺科医院再次做肺部CT检查。

是转移瘤、普通炎症,还是特异性感染?凭借阅片经验,审核医生判断极可能是一种罕见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果然,进一步检查确诊阿明患的是这种病。此后的治疗方案和肺癌大相径庭,阿明心中大石头落了地。

“这病在外院是罕见病,但我们这一年都会遇到几个,只能算是少见病。”官红莲说,每次遇到疑难杂症,科室都会把病例拿出来学习探讨,因此就算是年轻医生,对这种病也不陌生。

不仅阅片还问病史

让患者少走冤枉路 

同一张肺部CT影像,为什么有人看出了肺炎,有人却看出了肺癌?如何做到精准?影像科有自己的绝招。

 

“阅片不止靠眼,靠经验,还要靠用心和患者交流。”官红莲介绍,同病异影、同影异病,说的是多种病变有时呈现的影像是一样的,而如何从黑白灰中作出精准判断,医生除了掌握影像知识、脏器解剖知识,一定不能脱离患者。为此,科室要求阅片医生,必要时要直接和患者联系,追问病史,调取过去的片子对比,这样才能更好辨别出疾病间细微之差别。


影像科阅片工作是繁复的,需要耐心和细心。

前些日子,福州53岁的阿强(化名)就险些被当做肺癌治疗。

去年12月,阿强“阳了”后,在肺部影像检查中发现小片磨玻璃,被外院考虑是新冠肺炎收治入院,但上了激素等治疗数月,结节反而增多,医生转而考虑是肺癌。这可把阿强吓坏了,周末赶到肺科医院再次复查。

阅片的是官红莲。“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像新冠肺炎,我赶紧联系患者,询问病史,调阅此前的片子,最后首先考虑是特殊感染。”

在官红莲的建议下,阿强做了相关检查,血液隐球菌抗原呈阳性。之后,穿刺的结果也证实他感染了隐球菌。

“隐球菌感染若当做肺炎治疗,上大量激素后,人体免疫功能反而变差,疾病发展更快,在影像上呈现的就是肺部结节的快速增多。”官红莲介绍。果然对症治疗后,阿强很快好转。


检查室里,影像科医生等待患者结果。

影像科副主任医师王世忠也为记者举了个例子——结核病和尘肺的影像征象有部分重叠,外院误诊时有发生,而只要一个电话询问是否有打石头、挖煤矿、切割石材等尘肺职业病史,就能很大程度提供有效诊断信息。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王世忠说,片子上一块小小的阴影,都会让病人全家感到乌云压顶,如果我们不去审慎辨别,就可能害患者多走冤枉路、多一分担忧。

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

已传承半个多世纪 

除了直接联系患者,记者注意到,影像科的报告写得十分细致。

“这是我们的传统。”有着30多年阅片史的影像科副主任李驹说,从创科之初,科室就要求医生尽可能询问病史,也要求每一份的报告尽可能详细,精益求精。

李驹介绍,影像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影像科医生就在大厅坐诊,写报告时患者就在身边,边看片边询问病史。后来,影像科有了专门的楼层,患者和阅片医生不直接碰面,但和患者交流的传统被保留下来。

今年6月,61岁余阿姨爬坡时气促,就诊当地医院考虑为肺炎。转诊肺科医院后,年轻的影像科医生陈照看了片子后,反复联系老人,要求患者将早年的片子带来。起初老人不理解,后来拗不过,带了片子来。陈照反复对比,判断为肺癌。果然,老人穿刺确诊是肺粘液腺癌,得到了及时治疗。


每周固定的业务学习是影像科的传统。

除了阅片的医生,操作间里的技术员同样精益求精,无论是拍片、扫描CT、MRI,很讲究细节。“患者如何吸气、摆位等小细节都会影响结果。”李驹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团队进步更快,影像科每周二组织学习外网病例,周三进行疑难讨论,周四轮流讲课。在这个过程中,老医生毫无保留传帮带,新医生充满干劲拼命学,科室不断蜕变进步。


影像科集体照。

如今,影像科设备先进,胸部影像诊断及技术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拥有41位医务人员,其中中高级职称16个以上,多名医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影像相关学会兼任学术职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