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翻阅31页的今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这个报告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彰显了市政府更加注重民生。本报筛选其中的8个关键词,邀请专家和代表以点评、解读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
去年回眸:榕城变得越来越宜居
不少北方的游客一来到福州,都有个明显的感觉:福州的空气真好。生活在福州的市民,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且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美景,喝上洁净可口的自来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榕城正变得越来越宜居。
过去的一年,我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切实加强,闽江、敖江流域福州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要求的地表水ш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位居全国前列,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3.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得到集中处置。
今年亮点:提高饮用水源质量
今年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加大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强化纺织印染、石板材、建陶、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巩固提高饮用水源、流域水环境质量;加大‘青山挂白’、水土流失治理和湿地保护力度,加强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继续抓好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油烟、生活噪声、机动车废气等专项整治;积极推进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福抗药业等企业整体搬迁改造;推进洋里污水处理厂一期技改、连坂污水处理厂和江阴、闽侯、闽清、永泰等污水处理厂建设。”
专家解读:抓生态文明说明政府对人民负责
福州环保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林冠儿认为,近年来,福州市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展了闽江、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严查企业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活动,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并围绕提高饮用水源质量、整治生活噪声、加强污水处理等民生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关键词〕城市品质
去年回眸:社区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近一年,市民们发现榕城变得更漂亮了。去年我市实施闽江两岸、西湖周边等重点区域灯光夜景建设,改造晋安河、白马河等公园,绿化美化一批道路、街区、社区,城市总体形象和社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观。坚决清理整治各类违法建设,拆除中心城区违法建设76万平方米。
今年亮点:改造主干道沿线1000幢建筑景观
城市品质该如何提升,《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续建工人文化宫,建成新动物园,启动温泉公园、金山公园樱花园、左海公园改造和‘大梦松声’景点恢复重建、环西湖步行道二期等一批园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南台岛12条内河和东西河、茶亭河等城区内河整治,加大内河截污力度,打造内河景观带。改造城区主干道沿线1000幢建筑景观,实施一批城区小街巷改造。
继续加强灯光夜景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火车北站周围等城乡接合部和中心城区旧屋区、危屋区成片改造,加快城中村改制步伐。加大对环卫设施、装备的投入力度,深入开展支路街巷‘脏乱差’、渣土运输‘滴洒漏’以及乱张贴、乱停放、违反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
专家解读:呈现美化福州的具体方案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庄穆教授认为,城市品质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人们可以首先直观地从这张名片中解读到许多信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能了解到政府在加强福州市城市景观的整治与建设,提升福州市的城市品质方面付出的努力。
城市品质是一个整体概念。一个城市的品质,从大的方面讲,应该包括该城市的外在物质性景观和生活于该城市居民的内在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当然,城市的物质性景观是基础,建设优美的市容、市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生活、文化和休闲环境,给人关于这座城市的直接印象。
和谐、秩序、生态和美感是城市这张名片的一种总体感觉,政府的工作报告向我们呈现了美化福州的具体又实际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假以时日,一个美丽和充满魅力的福州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城市软实力
去年回眸:“激情广场”走进中央电视台
也许很多福州市民记忆犹新,去年9月13日晚上9时许,《激情广场——“四进社区”群众文化特别节目(福州篇)》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激情上演,“激情广场”、“温泉之声”、“湖畔之声”等10多个我市群众合唱团和吴雁泽、才旦卓玛、殷秀梅等著名歌唱演员同台献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福州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
去年我市文化建设成就可圈可点:重建镇海楼,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全面展开,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发布,首届南后街元宵灯会盛况空前;闽剧《红豆缘》、评话《网上情缘》等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大奖”等全国性大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推进,“激情广场”、福州十大名片评选、邻里节、读书月等活动蓬勃开展。
今年亮点:凸显八一七路历史文化中轴特色
《政府工作报告》就今年建设作了如下表述:
“加快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保护修复和船政文化二期建设,保护、修缮、扩建林则徐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古迹;深入挖掘、提升闽都文化内涵,加强对阳岐、林浦、闽安、螺洲等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宣传与开发;加大闽剧、亻尺(左亻右尺)艺、评话、寿山石雕、软木画、脱胎漆器等传统艺术、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创新力度,继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好元宵灯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支持‘激情广场’等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专家解读:从更高层次上关注民生
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文化建设的部署比较全面具体,听了非常振奋,归纳起来有3个特点:
一是注意展示福州作为东南沿海都市的文化特色,有利于体现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身份;
二是有利于丰富福州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三是有利于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可以说,这是市政府从更高层次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体现。
〔关键词〕路桥建设
去年回眸:城市总体形象大为改观
向莆、厦深等重要铁路线路顺利动工,平潭海峡大桥、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三环路东北段、火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实质进展。
梅峰中路、高桥路等19条15.5公里的城区主次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闽江两岸、西湖周边等重点区域进行了灯光夜景建设,建成环西湖步行道一期工程,完成国宾大道和西二环等12条城内主干道沿线景观整治改造。
今年亮点:17个路桥项目助力城区路网改造
今年的路桥建设也有很多亮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新区的林浦大桥、鼓山大桥、螺洲大桥、福峡路等17个路桥项目建设将加快拓展步伐;福厦、温福、向莆铁路福州段建设将继续稳步推进;福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将动工建设;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将争取开工建设。”
专家解读:“四个江岸”领衔城市景观
省政府顾问、省社科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严正教授昨天与记者畅谈路桥建设给福州带来的发展契机。
“快捷的福建快速铁路网,将为福州港的竞争拓展纵深的腹地。”严教授介绍说,随着这几条重要铁路的修建,福州进入内陆的主要通道将被打通,将在南北和东西两个走向接入全国的高速铁路网。而罗源湾和江阴港区大型码头的建设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福建中部向内陆地区辐射的大通道。届时,福州也将成为沿海海洋经济、临港工业向内地辐射的重要龙头,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向纵深推进。
严教授指出,路桥建设配合城市建设也是2008年工作安排的一个亮点,17个拓展新区的路桥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明确福州作为滨江滨海省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快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发展步伐。“四个江岸”即闽江南北岸和乌龙江南北岸,将成为福州未来的景观聚集地,一扇迷人的对外窗口。
〔关键词〕公交优先
去年回眸:公交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福州的公交车变多、变新、变整洁了,坐车的心情也更舒畅了。”市民张美珍昨天对记者说。去年我市公交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五四路、五一路等重点路段开辟了公交专用道,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9条,更新投放环保公交车586辆,建成苍霞公交首末站等一批公交场站,公交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今年亮点:
公交优先 “限摩”继续
就发展公交事业,《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优先发展公交仍是今年公路交通建设的重点,优化整合公交路线,深入开展公交优质服务活动,新辟、调整一批公交线路,续建、新建一批公交场所,更新投放一批环保公交车辆。同时,将扎实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此外,交通组织管理也将进一步强化,恢复五一路、五四路人行道,扩大机动车辆单行路段和“限摩”路段,规范车辆停放管理和电动自行车管理。”
专家解读:多管齐下 共建公交优先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冯杰博士说,福州公交近一年的发展显著,在主要路段试行了公交专用道,新近投放的环保公交车让福州公交的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冯杰博士认为,开辟公交专用道是解决市区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便捷的交通线路不仅有利于市民出行,也是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目前福州主干道的交通线路发展迅猛,去年新投入的小巴士也使福州的公交线路更为完善。支路专线的小巴士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让市民体验到了一出家门就能搭乘公交的便捷。
冯杰博士认为,公交整体效能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公交专用线的建设。还应搭配上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线路安排和服务态度的改善。此外,市民参与机制的引入也十分必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市民切实地感受到公交出行的便捷,支持公交优先。
〔关键词〕社会保障房
去年回眸:房价上涨得到有效遏制
如果回忆我市去年的民生大事,无疑要为市政府推出的社会保障房建设书写浓重一笔。去年我市完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及保障对象标准,解决了1142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中住房困难的城区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编制完成市区“十一五”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并向社会公布,在实现年内开工250万平方米、竣工16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房的基础上,继续推进150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房项目前期工作,较为有力地抑制了我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今年亮点:全面建立廉租房制度
对于今年的保障房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在确保建成80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房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150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房。解决城区5000户以上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所有县(市)全面建立廉租房制度,对申请廉租房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实施经济租赁房制度,首批提供600套经济租赁房,努力解决在榕创业就业各类人才的住房困难,对住房困难的中等收入家庭也逐步提供相应的限价房。”
专家解读:本届政府十分明智
“2006年之前,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调控政策,但福州市的房价不降反升。”市人大代表、福建骊特房地产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特说,在此期间,许多买得起或是买不起房子的市民都往里冲,导致房价一度猛涨。2006年之后,市政府十分明智,对社会保障房的建设展开了大动作。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经济适用房等社会保障房的上市,使许多市民受益,让很多低收入家庭看到希望,也使福州房价得到非常有效地遏制。
“今年《报告》称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房的建设,将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进一步保障。”李特认为,他十分赞赏《报告》中“在所有县(市)全面建立廉租房制度”的提法,这是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的真正体现。他说,有理由相信,在市政府的重视下,若干年之后,我市的房价与国民经济将进入协调发展。
〔关键词〕平安福州
去年回眸:居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3.28%
安居乐业是市民梦寐以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此,去年我市大力治理路面“两抢”、公交车上扒窃、场所涉毒等治安问题,及时侦破一批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创建“平安福州”取得明显成效,居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3.28%,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今年亮点:拓展“平安福州”建设成果
对今年的“平安福州”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如下表述: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在解决盗车、入室盗窃犯罪等市民反映较为突出的治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拓展‘平安福州’建设成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专家解读:进一步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市人大代表、福建智君律师事务所主任左向真认为,《报告》今年关于“平安福州”的阐述,体现的是市政府权为民所用的以人为本的思路。
左向真说,“平安福州”要出建设成果,不仅仅是通过喊个口号就能出来的。他指出,去年我市在物价稳定、抑制房价、确保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都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他说,今年《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盗车、入室盗窃犯罪等治安问题,反映了当前市民的呼声,必将提高民众对福州治安的满意度。
“作为一线的法律工作者,我常常接触到一些关于拆迁、征地等方面的案件,因此,我十分关注政府部门在这些方面的举措。”左向真说,《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民意诉求,这将有利于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关键词〕就业政策
去年回眸: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劳务协作等就业再就业扶持和服务的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5.2万,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万人,现有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
今年亮点:争取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
对于今年的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振奋人心的目标:
“着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建立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激励机制和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争取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0.8万人。
积极筹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就业促进活动。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就业指导与服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劳动合同、劳动用工备案、工资集体协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专家解读:体现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许斗斗教授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政府应该将解决广大民众的就业问题当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给予高度重视。
在关注就业问题上,市政府报告体现了三个特点:第一,福州市政府今年再提出“争取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0.8万人”的目标,体现了市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市政府在执政上实行了目标管理;第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政府要求“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体现了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依法治理,以法律制度来规范管理过程,保证目标实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第三,市政府采取积极的促进就业措施,体现了市政府关注民生、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