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说明
(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课标》)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立德树人,体现时代性,促进学科教学全面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2.基础性原则。试题难易适当,覆盖面广,突出重点,各部分比例适当,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结构合理,考试内容逻辑严谨,文字表达准确,符合生活实际。概念用语及符号与《课标》及相关教材相一致。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应坚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育立意、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依据教学内容(考点),采用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如事例、图像、数据等),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对信息的辨别、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传递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
1.信息获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信息加工与表达
(
(
(
(
(
(
(
(
(
(
(
(
(
(
(
(
(
3.信息资源管理
(
(
(
(
(
(
(
(
4.信息技术与社会
(
(
(
(
(
(
(
(
(
(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
(
(
(
(
(
(
(
2.程序设计基础
(
(
(
(
(
(
(
(
(
(
(
(
(
(
(
(
(
3.可视化编程
(
(
(
(
(
(
(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
(
(
(
(
(
(
(
(
(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
(
(
(
(
(
(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因特网的主要应用和网页制作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
1.因特网应用
(
(
(
(
(
2.网络技术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3.网站设计与评价
(
(
(
(
(
(
(
(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
(
(
(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
(
(
(
(
(
(
(
(
(
(
(
(
3.数据库应用系统
(
(
(
(
(
(
(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
六、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
(二)试题难易比例
全卷难度值约为
七、题型示例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例
从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可以预测:①信息技术与多学科领域组合,产生多元化应用;②网络技术发展,形成网络系统;③多媒体技术应用,实现多样化处理信息方式;④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增强的智能化功能,延伸了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⑤应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虚拟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工作环境,帮助人们获取有关知识与技能。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分别是语言产生、文字发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本题属容易题。
【例
学生通过对具体应用实例的分析,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领域。智能信息处理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其主要研究领域有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等。 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语音输入、
本题属容易题。
【例
计算机系统可以分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躯体”,而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具有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功能,可包括操作系统
本题属于较难题。
【例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一是使机器人智能化,具有多种功能,尤其是家用智能机器人,更引人注目。人们想使用远程遥控,让机器人实现照顾老人、照看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功能。人类想方设法研究开发出可以用在医疗卫生与日常生活等领域的高端智能机器人。二是尽可能减小机器人的体积,甚至比绿豆还小。人们正在研发微型机器人,身长比1毫米还要小,在如此微型的机器人中,却仍然安装有电动机、电池、传感器和照相机等装置。微型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有很大的作用,医生只需要在人体腹腔处开一个小孔,让机器人钻入人体,随后,在电脑的指挥下,机器人就能够切除人体病变组织,或者拍摄人体内脏细胞活动的情况, 协助医生查找病因。
如今,高技术的研发标志之一就是制造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目前有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按如下要求操作:
(
(
(
(
(
要求熟练掌握使用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例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别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在顺序结构程序中,各语句是依次按顺序执行的。在选择结构程序中,要通过检验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某个分支是否执行。在循环结构程序中,需要重复执行某些语句,直到条件满足为止。
本题属容易题。
【例
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的集合,计算机只能直接执行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是符号化的机器语言,与机器语言同属低级语言,但更容易被人读懂与理解,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转换(即汇编)才能被计算机执行,且程序对机器依赖性高,移植性不好。高级语言更接近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因而更容易掌握和使用,也便于开发、维护,可读性更强、通用性好,但必须经过编译或解释才能被计算机执行。一般来说,低级语言难学但运行效率较高,高级语言易学且移植性高。
本题属容易题。
【例
A. a+c>b+d B. a<c And b>d C. a>d Or b>c D. Not c>d
在
对于同一种性质的运算,如算术运算,其遵循的优先运算顺序为:
对于逻辑运算,其优先运算顺序为:
此外,各关系运算符优先级相同。
本题属难题。
【例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a=Val(Text1.text)
b=Val(Text2.text)
If (a+b) mod 3=0 Then
Text3.text=”能被
Else
Text3.text=”不能被
End If
End Sub
判断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例
在计算机领域中,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各种磁盘;另一种是指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表现形式。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指后者,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信息的载体即称为多媒体
本题属容易题。
【例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超媒体结构等多种特征。其中,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包括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统一组织、统一存储与合成等特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可以与计算机的多种信息媒体进行交互操作,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的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加深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延长信息保留的时间。借助交互式的操作,用户可以按在自己的意愿来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音频文件的存储空间大小与采样时的参数设置和音频的时间长度都有关系。
存储空间
音频的采样频率越高,量化位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则质量越好。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在
(
(
(
(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例
古时候人们在建造木制结构的房屋时,用砖块堆砌了坚固的围墙,以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这种防护建筑物被称之为防火墙,这是它的本义。在今天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借助了这个概念,使用防火墙来保护重要的系统和数据,让网络中的服务器设备免受外部的攻击。这些防火墙是由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系统构成的,能够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隔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但是,防火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它不是万能的。安装了防火墙的网络系统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如:它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不能防止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等。
本题属容易题。
【例
①环境安全;②设备安全;③防火安全;④网络病毒防护策略;⑤加密技术;⑥入侵检测技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雷击等环境事故以及设备遭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电源故障等威胁。因此,在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员和网络设备不受电、水、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要建设防雷系统;布设照明电线、动力电线、通信电线时要保留一定的距离;暖气管道与冷热空气管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设备应具备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抗电磁干扰能力等。网络病毒防护策略、加密解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则属于逻辑安全的范畴。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在局域网中,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有三种:总线型、环型和星型。在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总线上传输数据通常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每个节点上的网络接口板硬件均具有收、发功能,总线上发送信息的目标地址与某节点的接口地址相符合时,该节点的接收器便接收数据,其他节点则将数据忽略。
在星型拓扑结构中,网络中的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方式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
在环型拓扑结构中,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数据从一个节点传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另一个节点。
将两种或几种网络拓扑结构混合起来构成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称为混合型拓扑结构(也有的称之为杂合型拓扑结构)。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任务二:利用任意下载工具软件,从站点“
任务二:使用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例
本题备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才能正确排除干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本题属容易题。
【例
学生通过对题目中备选项的分析辨别,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关系)的基本性质。不是所有的二维表都能称为“关系”,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关系)具有下列性质:
(
(
(
(
(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学生通过对题目备选项的解读,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从用户的观点,将现实世界数据现象抽象为信息世界概念模型,即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转换成信息世界中的实体及其联系,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然后再把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实体及其联系)转换为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数据及其联系),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本题属中等难度题。
【例
(
(
表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大小 |
|
ID |
文本 |
8 |
是 |
品牌 |
文本 |
10 |
|
型号 |
文本 |
10 |
|
单价 |
货币 |
|
|
销售数量 |
数字 |
整型 |
|
(
(
表
对象 |
对象名 |
绑定字段 |
输入掩码 |
类别 |
操作 |
文件框 |
Text0 |
ID |
|
|
|
文件框 |
Text1 |
品牌 |
|
|
|
文件框 |
Text2 |
型号 |
|
|
|
文件框 |
Text3 |
单价 |
货币 |
|
|
文件框 |
Text4 |
销售数量 |
|
|
|
命令按钮 |
Command0 |
|
|
记录操作 |
保存记录 |
命令按钮 |
Command1 |
|
|
记录操作 |
保存记录 |
窗体是人机交互的窗口。本试题要求学生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理念,掌握通过窗体来插入、修改、删除或显示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了解按照需求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用户界面的过程。
本题属容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