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日期:2022-05-07 16:05 来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浏览量:1431
| | | |

  2022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此次主题为“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是促进儿童生长和大脑发育必不可少的激素,故碘有“智慧元素”之称。
  人体中的碘 80%以上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水,0~5%来自空气。
  甲状腺是富集碘能力最强的器官,24 小时内可富集摄入碘的15%~45%。在碘缺乏地区,其富集能力更强,可达到 8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示正常成人碘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120μg/天,少年儿童为90~110μg/天。孕期和哺乳期的碘摄入量也要高于正常人,推荐值分别为230μg/天和240μg/天。对于一般人群,只要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应选择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食物。
  碘缺乏病是指机体因缺乏碘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或危害的总称, 包括地甲肿、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简称亚克汀)、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地甲肿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地克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重点地方病之一。由于我国碘缺乏地区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危害严重,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重大疾病之一。
  缺碘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
  不同年龄碘缺乏症造成的健康后果: 
  所有年龄层:甲状腺肿大、增加甲状腺对放射的易感性、严重缺碘引起甲减;
   胎儿:孕产妇缺碘主要会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严重的会引起胎儿流产、畸胎或死亡;胎儿期至出生后的三个月是大脑发育关键期,此时缺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克汀病”(也称呆小症)是缺碘所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新生儿:婴幼儿死亡、地方性克汀病; 
  儿童及青少年期:心智功能受损、体格发育推迟; 
  成人:心智功能受损、工作效率降低、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因此,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更加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人体所需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人类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世界公认的补碘的最佳途径。因此,坚持食用合格碘盐,保持适宜的碘营养水平,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为了关注热点,有些报道甚至直接说食盐加碘是甲状腺疾病的罪魁祸首,还有报道称沿海地区居民常吃富含碘的海产品,不需要吃加碘盐。其实,早在几年前国家卫计委已告知大众,碘盐里面的碘是微量的,是一个基本量,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人群甲状腺疾病多发和使用碘盐有直接关系。相反,纠正缺碘能减少甲状腺肿大,而后者是甲状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福州市地处沿海,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居民碘营养水平适宜,不存在碘过量的问题,但孕妇等重点人群仍可能存在碘营养不足的情况,应高度关注孕妇等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且仍应坚持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
  但是,患有甲状腺疾病如甲亢、慢性甲状腺炎、甲减、甚至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患者多食含碘类食物可能加重疾病发展。因此甲状腺疾病患者平时不宜多吃含碘食物,特别是甲亢患者,更要严格低碘饮食。
  为防患甲状腺疾病,日常饮食要牢记三点。一、普通人群进食碘盐和日常饮食即可达到碘营养的要求标准。二、缺碘地区和妊娠妇女、婴幼儿两大人群要多补碘,多吃高碘食物。三、甲状腺病患者、中老年妇女不宜多食含碘食物和药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