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河畔故事多 专家为你细说

日期:2011-06-22 12:48 来源:福州日报 浏览量:177
| | | |
 

  5公里长的白马河沿岸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昨天,本报刊登了市文物局征集白马河和晋安河的历史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后,文史、民俗专家为本报讲述了流传在白马河沿岸的民间传说和典故。

  白马三郎与白马河白马桥

  白马河与白马桥的名字令人浮想联翩,这里面还有美好的传说。文史专家官桂铨表示,民间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闽王王审知的别号是白马三郎,当年他站在白马桥上看白马河流向闽江,波涛汹涌,似万马奔腾,所以他站的桥叫白马桥,桥下的河叫白马河。

  另一种说法是:汉闽越王郢的儿子也叫白马三郎,喜欢骑白马、射箭。一次,鼓山脚下鳝溪发洪水,身长3丈的蛟龙兴风作浪,冲垮了田园房舍,祸害百姓。白马三郎用箭射中蛟龙,但不幸被蛟龙的尾巴卷起。白马三郎与蛟龙搏斗,一起死了。后人在鳝溪建了白马王庙纪念白马三郎。现在白马王庙和鳝溪潭古迹还在。白马三郎生前经常站在桥上看白马河奔腾流向闽江,所以他站的桥就叫白马桥,桥下的河就叫白马河。

  缺哥望小姐

  白马河与西湖连接处附近,有一个叫长池巷的地方,以前流传着《缺哥望小姐》的动人爱情故事。

  官桂铨给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一个渔郎长着兔唇,住在河边楼上的官家女薛小姐看他在河上打渔,就叫丫鬟拿水给他喝,想看水会不会从他嘴边流下,结果水没流出来,薛小姐嫣然一笑。渔郎以为薛小姐对他有意,就对薛小姐念念不忘,得了相思病,心里结了一块相思石。他临死时交待人把这块石头交给薛小姐。

  别人教薛小姐把石头放在水里,结果出现渔郎对着楼上薛小姐含情脉脉的情景。薛小姐被感动了,郁郁寡欢而死。薛小姐棺木放在寺庙内,盗贼来了,惊醒了尚有一丝气息的薛小姐。薛小姐吓跑了盗贼,渔郎也还魂,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大庙山与钓龙台

  白马南路大庙山,位于今天福州四中所在地。官桂铨说,闽越王无诸当年在大庙山下新丰堤接受汉武帝的册封。无诸死后,人们在山上建庙供奉他。庙被尊称为大庙,这座山就叫大庙山。

  当时山脚下是闽江,传说江里有白龙。闽江流到今天福建农林大学所在地时,分成两支,在南台岛北面的叫白龙江,在南台岛南面的叫乌龙江。白龙、乌龙在马尾汇合。无诸的儿子于善在大庙山上钓白龙,山上就叫钓龙台。

  达观俤卖饼

  白马南路大庙山附近有个后田街,这里是民间故事《达观俤卖饼》的发生地。这个故事后来被搬上闽剧舞台,叫《红裙记》,现在民间剧团还盛演该剧。

  官桂铨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成龙,好赌,妻子苦劝不听。他把结婚时妻子陪嫁的红裙子都卖掉了,被妻子责骂,一气之下投江,被山西商人搭救。他跟着山西商人去做生意,家人以为他死了。

  若干年后,在山西又娶妻生子的王成龙回家乡买货。他听说妻子未嫁,儿子达观俤已10多岁,在卖饼。王成龙就到儿子处买了万余元的饼。儿子回家告诉母亲,母亲想款待这位恩人。王成龙买了房产和田地,将房契地契偷偷留下后回山西了。

  一字救万民

  白马河边有个洪武道,相传当年朱元璋的部队打到福州时就是从那上岸的。在白马桥边生活了一二十年的民俗专家方炳桂,对白马河的风土人情特别了解,他向记者讲述了福州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字救万民》。

  当年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汤和带兵攻打福州,打到闽江口一直进不来。汤和的弟弟汤保在那牺牲了,汤和很生气,扬言:“打进福州,一个不留。”

  传说这事让一个菩萨听到了。这位菩萨为使福州城里的百姓免遭涂炭,对汤和说:“我带你从一个闽江口渡口打入福州,不费一兵一卒,但条件是必须是将‘一个不留’改为‘一个不杀’。”汤和答应了,进城后果真一个人都不杀。这就是《一字救万民》的故事。

  百姓为了纪念朱元璋部队,将当年部队上岸地称为洪武道,后人又在那建了洪武亭(原叫半江亭),这个洪武道就在今天同德路上同德桥的旁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