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将领黄乃模与甲午中日海战

日期:2022-03-02 10:12 来源:方志委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 | |

  作者:肖忠生

  北洋海军将领黄乃模毕业于天津水师学堂,在甲午中日海战中表现英勇,值得称赞和纪念。

  一

  黄乃模(1862-1894年),字蔼山,闽清县六都湖峰人,家庭贫苦。父亲黄庆波是个木匠,农忙时还干农活。母亲林氏,是个勤劳朴素的农村家庭妇女。黄乃模兄弟四人,长兄黄乃裳,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参加过辛亥革命;二哥黄乃英,是福建船政局后学堂毕业生,早逝;弟黄乃穆,黄乃模居第三。

  童年时代的黄乃模,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他常跟父亲参加木工和农业劳动。据《绂丞手记》记载:当时他和家人劳动时用的农具有锄头、镰刀、塍刀、草耗等。

  黄乃模在长兄黄乃裳的帮助下,曾入英华书院读书,由于他勤学苦练,学业进步很快。

  清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筹办天津水师学堂。不久,调任萨镇冰为总教习。学堂开设有驾驶、管轮两个专业。光绪九年(1883年),黄乃模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光绪十二年(1886年),北洋向英、法订购“致远”“经远”等四艘巡洋舰。当时,李鸿章奏称:“管驾暨大,二、三副,管轮、锅炉升火等均挑选素在兵轮之学生及船厂当差之熟手,以资得力。”随后,任邓世昌为“致远”舰管带。

  光绪十五年(1889年),黄乃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康济”练习舰实习风涛沙线等。他在实习中,认真学习船舰知识本领,得到萨镇冰的赞扬和李鸿章的器重。光绪十七年(1891年),黄乃模被任命为“致远”舰副管带,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巡洋舰。

  二

  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1894年7月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二十三日(25日)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日本舰队对中国北洋舰队实行海盗式的突然袭击,挑起了甲午战争。

  战事既开,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定远”“镇远”“致远”等10舰及鱼雷艇两艘,逡巡黄海一带,并护送运载中国陆军的兵船到朝鲜战场。黄乃模在出发前,把军刀和望远镜交给夫人刘郁仙,把银亮六针怀表交给萨镇冰老师。

  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初,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面遥见西南方向黑烟浓起,知是日舰“吉野”“松岛”“桥立”等12艘,以双鱼贯阵迎头而来。这时,北洋舰队列两翼阵式而前,“定远”“镇远”两舰在前为领队之首,各舰以次分列左右。

  在这场黄海战役(也叫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广大官兵英勇抗击日舰的侵略。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表现得尤为出色,在管带邓世昌、副管带黄乃模等指挥下,官兵们以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猛打猛冲,在激烈的战斗中,“致远”舰多处受到重创,全舰大火,犹如一条游动的火龙。在船体倾斜、弹药将尽的情况下,全舰官兵毫无惧色,誓与战舰共存亡,在与敌舰“吉野”号相遇时,管带邓世昌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足以夺其气而集事也。”他下令开足马力直向“吉野”撞去,黄乃模坚决执行,准备与敌舰同归于尽,以局部自我牺牲,换来全局胜利。刹那间,弹尽舰伤的“致远”号舰首的冲角,犹如一柄锋利的宝剑,直刺“吉野”舰,敌我两舰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日“吉野”号官兵惊慌失措,于慌忙中放出了鱼雷。“致远”舰杀敌心切,规避不及,不幸中雷沉没,管带邓世昌、副管带黄乃模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黄乃模牺牲时仅32岁。

  三

  黄乃模英勇殉国后,清廷追晋他为参将(正三品)衔,赠予“武威”将军。赐恤银500两,祭葬银100两,荫一子,世袭云骑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在黄乃模的故乡建造坟墓,安葬其衣冠。黄乃模生有二子,长子黄景昆,次子黄景徽。

  1924年,福建省长萨镇冰亲撰“冰雪双清”匾,立于黄乃模冢前,并题写感言:“乃模则为余长北洋海军学堂时优等卒业者,李文忠(李鸿章)深器重之。甲午大东沟之役,邓公世昌长致远军舰,乃模副之。致远陷于敌,乃模从邓公殉难。赐恤祭葬,赠武威将军,世袭罔替。”赞扬黄乃模的生平并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乃模在甲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壮举,作出很高评价。1986年,闽清县委、县政府特意在县城的台山公园专设黄乃模事迹陈列馆,并建设以黄乃模的名字命名的乃模亭。此亭名“乃模亭”是当时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笔撰写的,后来被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精心收藏。当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也亲笔题赠楹联:“破釜沉舟孤忠殉国,舍身御寇百代流芳”来赞扬黄乃模功绩。黄乃模衣冠冢建在闽清县坂东镇湖头村五台山,1993年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晚报》(2022年2月23日 A06版 闽海神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