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人杰

日期:2010-07-22 09:08 来源:《中国福州2010》 浏览量:1279
| | | |

  福州素有“闽越有才、左海为盛”之誉。据不完全统计,仅宋、明、清三朝,福州籍进士就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人七年蝉联“三状元”,宋嘉定元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为福州人,都被誉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目前,福州籍“两院”院士共有39人,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尤为可贵的是,这方水土的先贤们在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作出开创性贡献而成为“中国第一人”。他们集中反映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创造,也为桑梓争光添彩。

  【杏林始祖——董  奉】  董奉(200年~280年),东汉名医。董奉一生行医济世,不取分文报酬,只让治愈者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售杏得谷用以赈济贫民。董奉以其崇高的医德,使医生的职业有了“杏林”的别号,也被后人尊为“杏林始祖”。

  【福州鉴真——隐  元】  隐元禅师(1592年~1673年),日本黄檗宗开创者。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开创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黄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黄檗宗的信众达数百万人,建有黄檗分寺500余座。隐元禅师还将中国的馒头、豆腐配方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和音乐等传入日本,在日本被称为“黄檗文化”。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1850年),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彪炳史册的“虎门销烟”,掀开了近现代炎黄子孙反抗殖民侵略波澜壮阔的第一页,树立了国际禁毒史上的第一块丰碑。林则徐一生被誉为“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他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译著;他在新疆主持兴修水利,开挖“坎儿井”,至今仍为民造福,被颂称为“林公渠”、“林公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林则徐留下的名句,既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为中国之复兴而不懈奋斗。

  【船政之父——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和专业技术高等学府。沈葆桢提出“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他培养出的船政学堂精英,撑起了近代中国革新、自强的脊梁。

  【爱国侨领——黄乃裳】  黄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爱国侨领。1896年,黄乃裳参与“公车上书”,并创办了福建第一张报纸《福报》。1899年,黄乃裳远赴南洋,胼手砥足地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诗巫创办了“新福州”垦场,成为一代爱国侨领。经过一代又一代福州移民的拼搏奋斗,“新福州”已发展成为诗巫市。

  【译林鼻祖——林 纾】  林纾(1852年~1924年),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翻译界开山祖师。他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林纾一生译作180多部,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泰斗——严  复】  严复(1854年~1921年),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严复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共和先驱——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与妻书》作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写下绝命书《与妻书》,勉励妻子“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其情其志,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化工巨子——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中国化工工业奠基人。侯德榜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改进了碳化法氮肥生产流程,为中国化工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侯德榜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他写下的《纯碱制造》等专著,揭开了纯碱生产的秘密,被誉为“中国化学家为世界文明做出的突出贡献”。

  【虎穴忠魂——吴 石】  吴石(1894年~1950年),是中国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取得职务最高的情报官,牺牲时公开身份为“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次长”。毛泽东主席曾题诗赞誉吴石将军,写下了“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的名篇。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烈士。

  【文化巨匠——郑振铎】 郑振铎(1898年~1958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全才型文化大师。郑振铎在拓展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以及系统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担任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世纪老人——冰 心】 冰心(1900年~1999年),被誉为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1923年,冰心发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寄小读者》。其后,在她8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小桔灯》、《繁星》、《春水》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文学名篇。冰心以爱为中心的思想,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

  【天文大家——张钰哲】  张钰哲(1902年~1986年),享誉世界的天文学家。张钰哲在中国天文史上写下许多“第一”。1928年,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第1125号小行星)就是由张钰哲发现并命名为“中华”。1941年,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2051号小行星定名为“张钰哲星”。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被誉为“一代才女”。林徽因参与新中国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发掘、抢救国宝景泰蓝制作工艺,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学创作上,她也著述等身,留下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等大量优秀作品。

  【科普铁人——高士其】  高士其(1905年~1988年),被称为新中国科教战线上的“铁人”,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全身瘫痪的高士其,以顽强的毅力奇迹般工作了60年,写下600多篇、75万多字的科普文章,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高士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爱,被称为“中国两亿儿童的爷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认为“中华民族英雄”。

  【党内才子——邓 拓】  邓拓(1912年~1966年),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37年,邓拓创办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最早的党报——《抗敌报》。1944年,邓拓主持编辑出版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毛泽东同志的文集。新中国成立后,邓拓担任《人民日报》总编、社长等职务,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围棋宗师——吴清源】  吴清源(1914年~  ),现代围棋大师。少年时代的吴清源就被誉为“一代围棋神童”。东渡日本后,吴清源与日本著名棋士木谷实开创了“新布局”,成为现代围棋布局的奠基人。他纵横日本棋坛近20年难逢敌手,被尊为“昭和的棋圣”,开创了“吴清源时代”。1983年,吴清源先生因健康原因隐退。

  【数学巨星——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1996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证明了“1+2”,这项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仁心妙手——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  ),中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创立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使中国肝脏外科诊治、研究从一纸空白到一举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2006年,吴孟超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获得了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飞豹之父——陈一坚】  陈一坚(1930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歼击轰炸机——“飞豹”战机的总设计师。1998年11月,陈一坚主持设计的“飞豹”战机在珠海航展上一飞冲天,震惊世界。这种先进战机是中国第一种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机,现已成为我军主战装备和重要的“撒手锏”武器。陈一坚以其长期的奋斗、创新,实践着航空报国的信念。1999年,“飞豹”战机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陈一坚成为第一获奖人。

  【航天英雄——黄春平】  黄春平(1938年~  ),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长期从事火箭研究,主持设计了多个型号的运载火箭。他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作为“神舟”载人飞船火箭系统总指挥,他圆了把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飞天梦”,成就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