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陈太尉宫

日期:2010-09-08 10:58 来源:福州晚报 浏览量:108
| | | |

  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风格并存,那就是——

  小路蜿蜒,两边杂草丛生。向前迈进,眼前豁然开朗,四周皆是小青松,还有许多阔叶树,陈太尉宫就坐落在这里,千百年来风雨无阻,香火不断。

  陈太尉宫这里的山门并没有双狮镇守,少了威严,却平添了亲切。山门的建筑颇奇特,如宝塔一样层层叠加的拱斗,可窥宋代建筑之绚丽。山门上两副楹联,经历代风雨侵蚀,朱漆斑驳,经细辨字迹依稀。雄健的字体若蛟龙,翻江倒海,其势如虹,令人怀想太尉当年金戈铁马,平定闽邦变乱的的滚滚红尘。凿于石柱上的联句非常贴近现实,祈愿天地祥和、降福苍生。联云:神殿重修永镇河川崇祀典,虬松倒插长标斗里显威灵。我对“虬松倒插”颇有兴趣,恰有一农人于薯地上收获。问之,曰:两位陈公列入仙邦后,人间尚无一个像样的神殿供后人膜拜,中房镇乾溪居的一位商贾自荐为建宫头人,因择地一时难定。陈公便托梦曰:赠汝三棵小松,分别倒插中房居、乾溪居及现在的宫址上,松能活者建民居佳,枯萎者则建宫也!

  跨进山门,便是戏台,是乡人每年清明日演社戏的地方。省里几次来人考查,认为此宫殿是研究宋代建筑在江南的唯一珍贵实物,遂定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走廊便是左右配殿。右边的陈太尉石殿上,陈列着四尊或蹲、或立的陈太尉神像,据传以其可化四身而塑造成的。居中金身的那尊就是陈太尉的真身骨肉所塑。18岁那年战死沙场的陈公被敕封太尉,据乡人介绍其魂常回故里。守护庙堂的老翁介绍:陈太尉原名陈庆,乃陈苏第十五世裔孙,自小聪明伶俐,胸怀大志。幼时,为了练习马术,他到外祖父家做客,外公念其胆略,不但不怪,还赠马于他。从此,他天天骑马习武,18岁从军后,此白马跟随太尉为平定闽邦变乱立下了不少战功。

  陈公真身塑像在“文革”中被敲成碎片,幸有信徒悄悄地把骨头收藏到1988年重塑金身时才拿出……

  绕过配殿是大殿,其中端坐着两米多高的英贤侯王及其夫人,系陈太尉祖先,皆中房曹湾居人氏。其长须,圆目,冠顶明珠,紫袍玉带,威风凛凛,但不乏和善的目光,据老者所云:其壮年行医乡里,声名远播,宋左相长子得一顽疾,慕其名,遂宣召进宫医治其病,病愈,圣主得知欲留之为太医,曰:已为神,不予。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朝廷加封陈苏“显佑嘉应侯王”,即建宫殿于祠前,同年,其孙陈庆亦被追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于宫。其后,宫改称为“陈太尉宫”。经历代扩(重)建,宫内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现存建筑包括正殿、配殿、前殿三部分,皆重檐歇山式屋顶。正殿台基高1.2米,通面阔15.5米,通进深25.43米,面积394.17平方米,立柱28根(周长1.16~1.19米)。主柱顶头皆用拱斗叠加,屋面结构通过其过渡。左右配殿分别建于明、清,前殿建戏台,系清代建筑。一宫之内宋、元、明、清建筑风格并存,实为难得。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