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州走出的女学者——刘修业

日期:2013-05-02 10:11 来源:福州晚报 浏览量:1413
| | | |

  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此后,英、法、俄等17个国家,在这里修建领事馆,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派传教士到福州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福州成了较早开放的城市。随着西学东渐,人们的观念随之改变,许多女性因此进入教会学校,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原北京图书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研究员、吴承恩研究的专家、女学者刘修业就是其中之一。

  刘修业(1910—1993),字君寄,闽县(今福州)人,原名王世寄,因幼时过继刘家改姓名。刘修业出生名门望族,是状元王仁堪的孙女,才女王世静(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第一任华人校长)是她二伯的女儿。中科院院士王世真、台湾“中研院”院士王世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专家王世襄等人都与她同祖同辈。刘修业兄弟姐妹6人,青少年都在福州成长,她后来虽长期在北京学习、工作,依然乡音未改。1930年,刘修业从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中学毕业后到北京,考入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大学阶段,与和培元(在延安曾担任过毛泽东的学术秘书)等人同学。在燕大,刘修业十分好学,时常能写出好文章来。1933年,刘修业从燕大毕业不久,进入北平图书馆索引组工作,在组长王重民领导下,学习编制“国学”及“文学”两种索引。王重民学术水平高,对目录、版本诸学都深有研究,对索引编纂尤精,被誉为“中国现代学术论文索引编纂的奠基人”。刘修业仰慕王重民渊博的学识,就虚心请教,努力学习。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王重民对她也很看好,他们在追求学术进步的同时,产生了好感。

  北平图书馆与欧美各大图书馆订有学术交流的协议,1934年,王重民被派往英、法等国学术考察,因他对敦煌遗书有研究兴趣,被派到法国巴黎,编被伯希和(法国汉学家)劫去的《敦煌卷子》目录。在国外,王重民常与刘修业通信,关心并指导她进行学术研究,他在被伯希和劫去的敦煌卷子中,发现了韦庄的作品《秦妇吟》卷子四种,将这些卷子摄影后寄给刘修业,刘修业据此撰成《秦妇吟校勘续记》。1936年,北平图书馆派刘修业赴法国,襄助王重民工作。他们赴梵蒂冈图书馆,阅读明清之间来华天主教士的译著书籍,著录所有书目,编选若干提要,编成《欧洲所藏明清之间天主教士译著述书录》。并抄录敦煌资料,共同整理伯希和所劫的敦煌遗书卷子,编写成《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的《伯希和劫经录》。刘修业还帮助抄写敦煌卷子中的诗词,这些材料带回国后,整理辑成《敦煌曲子词集》《补全唐诗》等。同时,他们还分工研究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图书,王重民研究重点以太平天国和外国来华传教士等文献为主,刘修业则以古代小说戏曲为主。

  1937年,刘修业与王重民在巴黎喜结良缘,不久,刘修业到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专修科进修。l939年欧战爆发,她与王重民同赴美国,先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工作,为美国国会图书馆鉴定整理中国古籍,协助抄录中国善本书题记。此间,王重民把精力倾注在鉴定、整理祖国善本古籍上,撰成提要1600多篇,名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善本书录》。从1942年到1944年间,刘修业为王重民所撰善本书,写书名及作者的蜡版卡片,以备作为分类检查,同时为远东部所藏中国铅印书分类编目。1947年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国,继续在北京图书馆担任索引编纂工作。

  在美国,刘修业接触了不少明代学者的文集和明末清初的地方志,开始从事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的研究工作,尤其对吴承恩的研究成绩最为显著。她对吴承恩的生平事迹进行一系列钩辑、总汇和考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成《吴承恩年谱》《吴承恩著述考》等多篇文章,编写了《吴承恩诗文事迹辑录》等资料。解放后,她将故宫博物院中抄出的吴承恩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交古籍出版社出版,还以《射阳先生存稿》为底本,参阅其他书籍进行校点,辑成《吴承恩诗文集笺校》出版,研究吴承恩的人,多要阅读这部书。刘修业关于吴承恩的论述,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1958年,她又出版了论文集《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刘修业曾预言,一部失传的明代话本集的一部分,尚有残编存于后世的改编本中。上世纪80年代,《型世言》全书在韩国发现,证实了她的推论。

  在北平图书馆,刘修业编纂过《国学论文索引》三编、四编等工具书,经验十分丰富。1953年,她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主编并出版了《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一编。第二编于1978年出版。她还编有《七十六年(1900—1976)中国史学书目》等一系列工具书。1966年,刘修业退休后致力于襄助王重民,整理两人合作而尚未出版的图书资料。王重民受迫害去世后,刘修业独立承担其遗著的整理与出版工作。为编纂王重民遗著,撰写其生平及学术活动编年,她备尝艰辛,终于将王重民的《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及其补编、《敦煌遗书论文集》《冷庐文薮》等多部专著编纂出版。刘修业还是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总会和语言文学分会顾问,在敦煌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她崇尚学术公有,生前将珍存的敦煌学资料及研究手稿、卡片等,无偿捐献给敦煌研究院。这批资料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为国家科研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福州女学者刘修业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她逝世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为其治丧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还在北大图书馆举行追思会。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主持告别仪式与追思会,季羡林、周绍良、陈岱孙、邓广铭等许多著名学者前来参加。学术界老前辈称赞刘修业一生努力工作,勤奋耕耘,并对其学术成和高尚的情操,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