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庆活动--做半段
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酿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要来做半段哇!"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
记得50年代我孩提时故乡后浦村农历十月十六做半段的盛况。那是秋尽时节,金风送爽,村前村后的晚稻早 已收割晒干进仓了,在刚刚干燥的田野上,孩子们挖开稻 茬下的田土,捉到躲在泥洞里准备冬眠的胖泥锹,这泥锹 自然成了做半段宴席上的一道美味了。傍晚,邻村的舅舅、舅妈、表哥和远在快洲村的老舅公、表叔都陆续来了;父亲鞋厂里的同事也到了,有的客人还"私自"带来他们的朋友。我的同班小客人早在中午就来,品尝过母亲用虾米、蚬仔肉煮的锅边糊了。入夜,村头村尾汽灯明亮,村庆的酒宴开始了。这时,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被认为好客,社交广,"会做人",也会被人瞧得起。我家办两桌酒宴,老祖母把她用五月五"午时水"酿的青红酒汲出让客人们畅饮,客人们赞美这酒"很霸,很霸(真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陈",全村沉浸在一 片欢乐的气氛中,划拳喝酒声此落彼起。亲戚朋友聚在一块,畅叙亲情友谊,让累了半年的身心轻松一下。宴席上, 或商谈买卖生意,或话桑麻,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筹划明春农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酒过数巡,皓月当空,客人酒足菜饱尽了兴要告辞了。 村口的路上,人声鼎沸,互致珍重,踏着月光,便"家家扶得醉人归"了。远道的客人则留宿,不在话下。 "做半段"这村庆活动,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密切了村与村间的联系,增进了亲朋好友间的情谊。没有送礼,不收红包,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今天你来吃我的,明日我去吃你的,被此机会均等,每人一年只办一次,洋溢着人们之问的亲情爱意,既有山野淳朴的风情,又有田泥浓郁的气息。 做半段这乡俗能流传至今,足见其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