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日期:2022-03-30 14:50 来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 |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公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建成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出行保障。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够顺畅,重点城市群、都市圈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存在较明显短板。货物多式联运、旅客联程联运比重偏低,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不匹配。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部分关键核心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仍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完善,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十四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为适应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韧性,调整发展模式,将绿色发展理念、低碳发展要求贯穿发展全过程,促进建管养运并重、设施服务均衡协同、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全方位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规划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规划提出,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加快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绿色慢行交通,实现顺畅衔接。加强大城市微循环和支路网建设,优化快速、主干、次干、支路比例,加快城市支路街巷建设改造和畸形交叉口改造,分类分区优化停车设施供给,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服务水平,加强资源共享和错时开放。合理提高中小城市路网密度,用好用足停车资源,适度增加停车设施,规范停车秩序。补齐县城、县级市、特大镇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客运站设施等短板,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商业聚集区等区域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适度增加灵活便捷的道路班车配客站点。建设安全、连续、舒适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高非机动车道和步道的连续性、通畅性,在商业办公区域、公共交通站点、旅游景区等场所增加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改善行人过街设施条件。

  规划要求,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发展智能公交、智慧停车、智慧安检;推广低碳设施设备,规划建设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重点推进交通枢纽场站、停车设施、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充电设施设备建设;建立绿色低碳交通激励约束机制,分类完善通行管理,停车管理等措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