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队伍战斗力,正规化建设开展以来,闽侯县消防救援大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引,围绕“贴合队伍实际、体现地域特色”的建设思路,通过考察学习,探索建立了管理精细化、建设正规化、训练实战化、理念人性化、教育经常化的“美好队站”,实现了“人性化”、“智慧化”、“规范化”的特点。
1.建立标准统一的正规化硬件建设体系
大队部及4个消防站严格按照《消防标识及消防站外观设计标准》,融合“火焰蓝”消防元素全覆盖,突出职业特点,规范库室设置、内务设置、营区标语设置、车辆标识设置、器材标识设置、营门门牌设置、库室门牌设置、党(团)务公开栏设置等,着重规范营门卫兵站岗、请销假、车场日、交接班、训练及训练安全、行政会议等贴合基层实际的制度,树立营区样子,推进正规化提质升档。
突出实战要求,利用“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建设统一标识。在车库正上方、警卫室檐口制作消防标识带,在消防车库、器材库等设置车辆器材标识,将红蓝双色运用在营门、岗亭、车库及队站外墙等外观,使营区整体更加统一;按照“规范有序、干净舒适、方便适用”的原则,重点规范化了指战员个人物品摆放、一箱一包、内务卫生标准等日常性规定,使内务设置更加统一。
突出实用导向,调整库室部局,升级库室功能。按照灾害事故种类对器材库进行分类,设置了灭火救援、抢险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执勤训练等器材库,使库室设置更加统一;对篮球场、训练塔、训练场按照《基层队站建设纲要》进行规范化精细化改造,一操一场地,一操一说明,全部划线标定,使场地设置更加统一。
2.建立打造人性化的队站文化建设体系
大队牢固树立条令化就是正规化的理念,针对营区规划、库室设置缺乏功能分区理念的现实问题,立足“规范、优质、实用”标准,将队站划分为休息生活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训练区、会议学习区,实现空间有机整合。
“休息生活区”,把休息区与执勤区独立设置,休息区内充分考虑消防员所需,整合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网咖、茶饮休闲区功能,将中庭改造成园林式休闲书吧。同时,宿舍内增设夜灯、智能家居等“人性化”设施,使指战员更好的感受人文关怀,切实将职业文化、驻地文化、管理文化、家的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休闲娱乐区”,设置汗蒸房、KTV、红门影院、网络室等,使指战员在高强度工作下得到有效缓解,最终实现"下楼就是战斗,上楼就是回家"的和谐发展环境,营造以人为本、以站为家、赓续光荣、奋进发展的队伍形象;
“健身训练区”,针对冬季天气寒冷,室外无法实现最佳训练效果的实际情况,大队打造室内健身房、篮球馆等,强化基础训练、突出专业训练、注重合成训练,实现提升队伍战斗力,训练场因地制宜设置各类号操标牌,全部划线标定,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充分展示职业特点;
“会议学习区”,会议室可容纳全体指战员参会,整合视频会议室、学习室功能合并建设,党建室、荣誉室、廉政教育馆、党团活动室、廉政文化长廊五个党建功能区,内容涵盖党史、党规党纪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务工作。
3.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工作运行体系
向“智慧党建”升级。大队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搭建“云上党建”平台,打造“智能教育”系统,引进触摸翻书、360全息投影、领誓跟读、电子党务书库等系统,建成互动式党建学习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网络化、数据化,激发党建活力。
向“智慧管理”对标。大队引入伙食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伙食管理的采购、开支、核算、报销全流程,提升基层伙食精细化管理水平。
向“智慧指挥”聚焦。研发“模块化智能接处警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接出警 “响铃、广播、开门、亮灯”协同联动,秒级响应,全面提升“全灾种、大应急”实战救援能力。
向“智慧服务”看齐。在福州大学、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智慧消防试点工作,对重要场所消防设施、网格防火排查和前置执勤力量24小时实时监控,贡献智慧安保“闽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