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设施,是指轨道交通的轨道、隧道、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等)、车辆基地、停车场、车辆及供电、通信、通风、环控、消防、售检票等机电系统设备、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以及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而设置的其他相关设备、设施。
第四条
第五条
公安、城乡规划、价格、城市管理执法、安全生产监督、消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轨道交通沿线所在地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等机构应当配合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协助做好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管理、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
第六条
第二章 运营安全管理
第七条
轨道交通工程完工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应当对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综合调试和安全测试,并会同运营单位组织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得少于3个月,试运行期间不得载客。
第八条
第九条
(一)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运营相关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发现轨道交通运营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消除隐患;
(二)定期对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组织开展运营安全评估工作,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安全、消防、救援、疏散等各类器材、设备及其他轨道交通设施,保障其正常使用,定期检查并及时维护、更新;
(四)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安全、消防、救援、疏散等各类指引导向标志,并保证各类导向标志正确、清晰、完整、醒目;
(五)保持出入口、通道的畅通;
(六)驾驶员、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运营安全职责。
第十条
安检单位应当对轨道交通进站、乘车人员携带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并接受公安机关对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监督。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车站范围内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与管理。
第十三条
(一)擅自移动、遮盖、损坏安全消防警示标志、疏散导向标志、测量设施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二)在轨道交通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弯道内侧修建妨碍行车瞭望的屏障物、影响行车信号的广告牌或者霓虹灯等障碍物,以及种植妨碍行车瞭望的树木;
(三)强行上下车、非法拦截列车或者阻碍列车正常运行;
(四)阻挡车门、屏蔽门、安全门的正常开启或者关闭;
(五)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非紧急状态下动用应急或者安全装置,不当使用轨道交通设施,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或者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六) 故意干扰轨道交通通讯频率,损坏或者干扰机电设备、电缆和通信信号系统;
(七)擅自进入驾驶室、轨道、隧道、通风亭(井)或者其他有警示或禁止标志的区域;
(八)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向列车、工程车、轨道、通风亭(井)、接触网等轨道交通设施投掷物品;
(九)损坏轨道、隧道、车站、车辆、电缆、机电设备、路基、护坡、排水沟等设备、设施;
(十)攀爬、翻越或者推挤围墙、栏杆、护网、闸机、车辆、安全门、屏蔽门等设备、设施;
(十一)在车站、列车车厢、通风亭(井)等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点燃明火;
(十二)在轨道交通的通风亭(井)、车站出入口、高架桥50米范围内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放射性和腐蚀性等物品;
(十三)在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井)、变电站、冷却塔外侧5米范围内,占用通道堆放物料、停放车辆、晾晒物品,或者未经批准搭建设施和施工作业以及其他妨碍乘客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十四)抛投物体进入轨道运行区,或者使风筝、气球、飞行模型、孔明灯等进入、飞越轨道交通设施范围;
(十五)未经运营单位同意,擅自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拍摄电影、广告等音像制品;
(十六)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运营服务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一)列车因故延误或调整列车行车时间的,应当通过车站、列车广播系统及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其他途径及时告知公众;
(二)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乘客对违反运营规定和服务规则行为的投诉并组织处理;
(三)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佩戴标志、文明服务;
(四)在信息平台上及时发布乘客遗失物招领信息;
(五)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服务职责。
第十六条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应当对运营单位履行年度运营服务目标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组织年度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运营单位应当说明理由并及时整改到位。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在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对票价进行评估;评估后认为需要调整票价的,运营单位可以向市价格主管部门提出票价调整建议,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实施成本监审后提出是否调价意见报市政府审定。
因特殊情况,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求运营单位减免票价的,应当与运营单位协商票价减免及补贴方案。
第十九条
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轨道交通因重大技术改造、线路建设检修或者技术安全问题等需要暂停运营的,应当报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第四章 乘客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二条
车票使用后,不予退票。但出现乘客有禁止乘车情形或者运营单位自身原因,可以按照规定进行退票。
乘客携带重量大于20公斤且不超过30公斤的物品,或者单件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大于1.4米且不超过1.6米的物品乘车的,应当购买与该乘客车资等额的车票。
持单程票的乘客在出站时应当将车票交还;不予交还的,运营单位有权收回车票并按照无有效车票处理。
第二十三条
优惠乘车证件仅限本人使用,持优惠乘车证件的乘客应当主动出示优惠乘车证件,积极配合运营单位工作人员查验。
无票、持无效车票的,由运营单位按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收票款;持伪造或者变造的优惠乘车证件及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乘车的,由运营单位按出闸站线网单程最高票价补收票款,并按照应补票款的5倍加收票款。
伪造、变造优惠乘车证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由运营单位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一)爆炸性、易燃易爆性、有毒性、腐蚀性、放射性物品及传染病病原体;
(二)除执行公务外的枪械弹药、管制刀具及各类攻击性武器;
(三)易污损、有严重异味、无包装易碎物品及其他妨碍公共卫生的物品;
(四)充气气球、自行车(已折叠且符合行李规范的折叠自行车除外)、易损伤他人的尖锐物品等有安全隐患或者影响应急逃生的物品;
(五)重量超过30公斤或者单件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超过1.6米的物品;
(六)其他影响公共安全、运营安全或者乘客人身、财产安全的物品。
禁止入站的物品样式和目录,由公安机关及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并由运营单位在车站内予以张贴、陈列。
禁止携带活体动物进站,但盲人乘车时携带的导盲犬及执行任务的军警犬除外。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运营单位工作人员有权劝阻衣冠不整者、患有危及他人健康的传染病患者以及其他不适宜乘坐轨道交通者进站乘车。
第二十七条
乘客所持车票票款不足以支付实际到达车站的票款的,应当在出站前主动补足票款;拒不补足票款的,由运营单位按照应补票款的5倍加收票款。
持单程票乘坐轨道交通既超时又超程的,乘客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补交票款。
第二十八条
(一)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滋事斗殴、酒后闹事、猥亵他人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二)在自动扶梯、活动平台上跑动、打闹或者逆向行走;
(三)在车站或者列车车厢内起哄、散布虚假消息,躺卧、踩踏坐席,使用滑板、溜冰鞋、轮滑鞋等物品,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堵塞车内或站内通道,乞讨,拾荒,站内过夜,卖艺,歌舞表演,扰乱乘车秩序及其他阻碍、影响乘客顺畅通行的行为等;
(四)携带重量超过20公斤或者单件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大于1.4米的大件行李乘坐自动扶梯;
(五)不在规定区域候车、不按规定上下车,严重影响列车乘车秩序;
(六)在车站付费区及列车车厢内饮食,但婴儿饮食、病人服用的药品除外;
(七)吸烟,点燃明火,随地吐痰,便溺,乱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等废弃物;
(八)涂写、刻画,擅自悬挂物品或者张贴、派发传单(广告)等物品;
(九)擅自摆摊设点或者从事销售活动,揽客拉客,擅自以营利为目的招揽、搬运行李、物品;
(十)其他违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运营秩序及轨道交通设施容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保护区与设施管理
第二十九条
运营单位应当将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的具体范围抄告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相关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已运营线路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控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范围的,由运营单位提出,经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
第三十一条
(一)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拆除建(构)筑物;
(二)钻探、基坑(槽)开挖、爆破、桩基础施工、取土、填土、顶进、灌浆、锚杆作业;
(三)新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采石挖砂、打井取水、地下采水;
(四)敷设管线、穿越或者跨越轨道交通设施的作业;
(五)在过江河、湖泊等水域的隧道段疏浚河道渠道和抛锚、拖锚作业;
(六)其他可能影响轨道交通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作业过程中,出现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的,作业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向运营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 应急和事故处置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
安全事故影响轨道交通运行的,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或者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及时告知乘客相关信息,做好乘客的疏散、转移工作。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突发事件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等机构和电力、电信、供水、地面交通运营等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抢险救援和应急保障。
相关单位、乘客应当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统一指挥。
轨道交通应急信息发布需要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单位支持的,相关单位应当予以优先支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按规定履行运营安全职责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规划布局方案设置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暂停运营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采取措施组织客流疏运,影响运营安全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规定进行巡查和检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处置安全事故不当,造成公共利益损害的。
第三十九条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履行服务职责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向社会公布运营服务承诺或者未将运营服务目标实施方案按规定报送备案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第一款规定,暂停运营未按规定报告并向社会公告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三条
(一)破坏轨道交通环境卫生的,报告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由其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破坏运营秩序的,报告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由其责令改正,并对个人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报告公安机关,由其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
部门网站
- 市发改委
- 市教育局
- 市科技局
- 市工信局
- 福州市数据管理局
- 市公安局
- 市民政局
- 市司法局
- 市人社局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市生态环境局
-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市城管委
- 市交通运输局
- 市水利局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商务局
-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市文旅局
- 市卫健委
- 市应急管理局
- 市审计局
- 市外事办
- 市林业局
- 市海渔局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 市体育局
- 市统计局
- 市国动办
- 市国资委
- 市医保局
- 市疾控中心
- 市供销社
- 市名城委
- 市消防救援支队
- 福州仲裁委员会
- 福州高新区
- 市园林中心
- 市气象局
- 市防震减灾中心
-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 市土地发展中心
- 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
- 福州住房公积金中心
- 市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
-
县(市)区网站
-
中央部门网站
- 外交部
- 国防部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部
- 科学技术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部
- 民政部
- 司法部
- 财政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自然资源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农业农村部
- 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部
- 应急管理部
- 人民银行
- 审计署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 国家航天局
- 国家原子能机构
- 国家核安全局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海关总署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国家体育总局
- 国家统计局
-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 国家医疗保障局
- 国务院参事室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国务院研究室
-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新华通讯社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气象局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国家行政学院
- 国家信访局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国家能源局
- 国家数据局
-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 国家烟草专卖局
- 国家移民管理局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国家铁路局
- 中国民用航空局
- 国家邮政局
- 国家文物局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家外汇管理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公园管理局
- 国家公务员局
- 国家档案局
- 国家保密局
- 国家密码管理局
-
各省(市)政府网站
-
其他
网站标识码:3501000001
Copyright 2009 福州市人民政府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福州市数据管理局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