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震历史简述
时间:2012-08-01 00:00
  福州市简称榕,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下游,介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东濒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南平,北接宁德,南达莆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早在新石器时代,福州就已出现“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黄土仑文化”等地方古文化。秦统一中国后,福州成为“闽中郡”的属地。福州最早的城池是汉初闽越王之都城冶城(公元前202年),唐开元十五年(725年)改称福州,2200多年来,福州市历为郡城、州府、省会,一直占据全闽的中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始终是福建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福州地处福建沿海泉州—汕头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主要受北东—北北东向长乐至诏安断裂带与北西—北西西向闽江下游断裂带及东西向闽清至连江断裂带控制,中等地震活动较为活跃,时有有感地震发生,并经常遭受周边强震活动的波及影响。福州最早的地震记载见于《资治通鉴》“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五月庚辰,闽中地震,福州地震”的记述。据史籍记载和地震仪器记录统计,福州地区自宋建隆四年(963年)至2001年12月,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7次。最大地震是明万历二年八月初四(1574年8月19日)福州—连江5?级地震,震中烈度七度,福州、连江等地遭受“屋宇倾斜颓”“山石皆陨”等不同程度破坏。地震影响范围较大,直至泉州还发现“紫帽山裂”的现象。
来源:地震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请输入以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