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论人才工作(2023年)
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党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为党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壮大人才队伍。
——习近平2023年4月11日在视察南部战区海军时的讲话
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20日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4月20日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要加强一线带兵人培养,加强边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在内蒙古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7月3日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2023年9月9日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9日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东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5日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亮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10月23日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
要立足更好服务和支撑公共决策,加强专家参与公共决策行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流程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营造人尽其才、富有活力、风清气正的专家参与公共决策环境。
——习近平2023年11月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11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要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习近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