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音乐学科考试说明

日期:2018-05-04 09:03 来源:教育局 浏览量:1907
| | | |

                                                       (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音乐学科考试大纲(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体现音乐学科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结合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试与实践测试难易适中,符合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3.科学性原则。考试形式采用笔试与实践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体现音乐学科特点。试题设计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试题内容科学、严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卷中所使用的素材必须符合音乐学科的规范要求,保证高质量的音响,音频采样率为4400或4800

4.时代性原则。重视音乐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音乐经验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5.可操作性原则。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践测试项目简便可操作,能够准确地反应学生在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方面的学业水平,同时充分反映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欣赏与认知知道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音乐表现手段,识别重要代表人物。通过聆听等方式,分辨音乐作品名称、表现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内容。

2.了解与理解。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及社会功能,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掌握与运用。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音乐、表现音乐。

四、考试内容

我省高中音乐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的要求,结合我省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中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音乐鉴赏模块为必考内容。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在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中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或喜好任选其一作为选考内容。根据音乐学科特点,本考试采用笔试和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考查,具体考查方式参照以下表格:

 

  块

考试类型

考试形式

音乐鉴赏

必考

笔试

歌唱

选考(任选其一)

实践测试

演奏

创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如下:

《音乐鉴赏》模块

1.1知道中国民歌的特点,熟悉民歌主题,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分辨具有代表性中国民歌的地域风格及民族风格。

1.2了解中国民歌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的密切关系。

1.3了解中国民歌的常用创作手法、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

2.1知道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乐器的基础知识。

2.2 知道并能分辨中国具有代表性民间器乐作品的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了解其音乐风格的主要成因及社会功能。

3.知道曲艺和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及主要代表作品、代表人物等基本常识及其艺术特征。

4.1知道中国古代乐器的基本常识。

4.2知道具有代表性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音乐内容、艺术价值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5.1知道中国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器乐、声乐作品的体裁和风格,了解其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

5.2 知道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作曲家的生平、代表作,熟悉其主要作品。

6.知道歌剧、舞剧、影视音乐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了解音乐在剧中所起的作用。

7.1知道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民间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表演形式。

7.2 知道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裁、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熟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主题。

8.1知道欧洲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音乐流派及重要发展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8.2知道欧洲音乐常见的音乐体裁等相关音乐基础知识。

9.知道中外通俗音乐的范畴、种类、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社会价值。

10.结合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分析音乐作品。对所聆听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对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做出概述和评价。

《歌唱》模块

1.1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准确、自信、有表情地歌唱。

1.2聆听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

《演奏》模块

1.1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准确、自信、有表情地演奏。

1.2聆听器乐作品,感受器乐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

《创作》模块

1.1运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作曲手法,进行某一主题的命题创作。

1.2分析典型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

《音乐与舞蹈》模块

1.1运用舒展的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生动地进行展示与表演。

1.2欣赏舞蹈作品,鉴赏和评价不同舞种及其音乐的特色及风格。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

1.1有表情地配乐朗诵文学作品或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或中外歌剧选段。

1.2 选择适当的题材,创编有配乐的戏剧小品或小型音乐剧,进行展示与表演。

1.3欣赏戏剧作品,认识音乐在不同类别的戏剧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

五、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实践测试,具体组织实施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闽教基〔2016〕53号)文件。

2.测试分值与时间

笔试与实践测试总分值为100分。

笔试试卷满分100分,占总分70%,考试时60分钟;

实践测试满分100分,占总分30%,考试时长在5分钟内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笔试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不少于20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试卷中听辨与赏析”内容不少于笔试试卷总分值的50%,题型为听选择题与聆听赏析题。

实践测试内容为艺术特长现场展示。

2.难度值

笔试与实践测试的测试难度值均为0.85左右。

 

七、题型示例

本部分以例题分析的形式,诠释福建省普通高中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音乐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题型以及试题难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1《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 冼星海                 B.聂耳          

  C. 田汉                   D.黄自

 [答案]  B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的了解试题涉及“中国近现代代表性作曲家”“中国近现代重要作品”等相关知识。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本题要求学生在知道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作曲家的生平、代表作,熟悉其主要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判断,属于“认知”层面,是容易题。

【例2下图中的京剧脸谱所属行当是(  )。

    

 

 

 

 

 

A.         B.旦         C.净        D.

[答案]  D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戏曲艺术基本常识及其艺术特征的了解试题涉及“京剧基本常识”“京剧四大行当” 等知识的了解及“京剧脸谱”的分辨。

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包括文丑和武丑,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其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的“豆腐块”,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本题的京剧脸谱属于丑角这一行当,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本题要求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在熟悉各京剧行当的脸谱特征及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判断,属于“认知”层面,是容易题。

【例3聆听音乐,判断这段旋律出自民歌(   )。

 

 

 

 

 

 

 

 

 

 

A.《槐花几时开》  B.《茉莉花》   C.《沂蒙山小调》   D.《月光光》

[答案]  B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具有代表性中国民歌作品主题的熟悉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试题涉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等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乐谱聆听音响,回忆所学民歌主题,进行正确判断,属于“欣赏与认知”层面,是容易题。

【例4聆听音响,下列属于探戈典型节奏的是(   )。

 

 

 

 

 

 

 

 

 

[答案]  B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理解及对音乐体裁的辨识。试题涉及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体裁、风格特征”“探戈音乐的节奏特点”等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探戈音乐的典型节奏,理解该典型节奏对探戈音乐风格特点的影响,并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属于“掌握与运用”层面,是中等偏难题。

【例5聆听音乐,判断乐曲的曲名(    )。

A. 《长江之歌》                 B. 《我爱你,中国》

C. 《爱我中华》                 D.《我和我的祖国》

[答案]B

[音响材料]《我爱你,中国》

[说明]听辨中国近现代代表性作品的音乐主题。属于欣赏与认知层面,容易题。

 

【例6聆听音乐,作品属于(  剧种

A.豫剧        B.越剧      C. 黄梅戏      D.京剧

[答案]D

[音响材料]《贵妃醉酒》

[说明]听辨戏曲种类。属于欣赏与认知层面,容易题。

 

【例7聆听音乐,该作品属于(  )体裁

A.宗教音乐     B.流行音乐    C. 学堂乐歌     D.说唱音乐

[答案]A

[音响材料]《哈利路亚》

[说明]听辨音乐体裁。属于欣赏与认知层面,容易题。

 

【例8下列旋律运用的创作手法是(   

 

 

A.鱼咬尾         B.加花变奏        C.螺丝结顶       D.换头同尾

[答案]  A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对中国民歌的常用创作手法的认识与了解通过识读乐谱进行分辨的能力。试题涉及“中国民歌常用创作手法”等相关知识。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中国民歌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本题题干中的旋律正是运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鱼咬尾”这一民歌常用创作手法,通过正确识读乐谱进行判断,属于“了解与理解”层面,属于中等难度题。

 

【例9聆听赏析

聆听歌曲《阳关三叠》结合曲谱,回答以下问题。

谱例:

 

(1) 这首歌曲标题三叠指的是什么?

(2) 这首歌曲第一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阳关三叠》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后面两段是第一段的变化与重复,运用相同的一个曲调来变化演唱,重复叠唱三次,故称为“三叠”。

2)谱例中是歌曲的第一叠,主要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歌词的音乐部分。从“遄行”开始进入副歌音乐出现八度跳跃,变化起伏大。歌词变为长短不一的句子。第一叠集中表现了作者在送别友人过程中的伤感之情与无奈情感。

[说明]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具有代表性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音乐内容、艺术价值及所反映的情感特点、历史现象的了解与理解

本题属于了解与理解层面,属于容易题。

 

【例10聆听赏析

欣赏混声合唱《保卫黄河》,结合你所学的音乐知识,分析这首歌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答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这首合唱作品中成功地将西洋卡农的复调创作手法与具有浓郁中国气息的“龙格龙”衬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满战斗激情又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这首作品由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组成,齐唱激昂、轮唱清晰有层次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以及人民群众高涨的战斗热情和必胜信念。

[音响材料]混声合唱《保卫黄河》

[说明]本题侧重考查学生通过聆听音响素材作品音乐风格、文化特征作比较,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概述和评价音乐创作手法与表现手法的能力属于掌握与运用层面,中等偏难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