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最大化”,开启养护新征程

日期:2021-11-18 09:44 来源: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浏览量:797
| | | |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时代的公路养护需要传承创新精神。2019年,福州市公路中心首次提出养护资金效用、劳动效率、服务品质“三个最大化”创新理念。以闽清公路中心为试点,探索研究“定额责任制”,通过两年的推广和深化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以来,闽清公路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十四五”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定额责任制”养护模式的抓手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三个最大化”的养护成效,全面推动公路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制度创新,建立养护管理新体系
  公路中心以养护管理目标为导向,以“人工、材料、机械管理”为框架,修编小修养护经费和管理办法,让养护制度目标明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实现“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工作目标,已编制完成防寒抗冻、春运保畅、绿化养护、重大活动保障、防汛备讯、专项活动执行、普修工作等多种养护工作的管理要点,推动养护管理标准化。
  二、推陈出新,推行绿化种管养一体化
  公路中心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全面调查,建立和完善绿化属性库,及时向一线工人宣贯和解读地被、乔木、灌木等种类编制种植、养护工艺。通过绿化断档调查、补植、养护和考核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养护资金效用,提升绿化养护管理水平。2021年上半年共完成红叶石楠、红花继木、夹竹桃等地被种植1.3万株,紫玉兰、福建山樱花、天竺桂等乔木种植351株等。
  三、别具一格,推出机具自主维保
  为及时掌握各类机具的工况,给予公路中心科学决策和驾驶员操作建议,提高机具维保的时效性,公路中心独树一帜,以具有机具维修保养经验的部分班站职工为班底,成立维保队伍。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选定维保材料供应商,并制定操作流程和维保项目,在梅城公路站开展维保工作,自主进行机油、液压油、润滑脂、车身反光条、电瓶、三清件、清扫车橡胶轮等的更换,同时严格落实材料出入库管理,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机械管理资金效用。
  四、不落窠臼,创新研讨促进生产
  闽清公路中心共有6个公路站,受交通量、集镇程度、工业区、旅游道路等不同因素影响,养护工作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公路中心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推进工作,在每月传统的小修例会上,增加“研讨促生产”的专题交流分享环节。各班站长、各参会人员依次发言,分享管理、养护工作和内业整理的心得和经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于绿化管理、工效管理、应急保障等工作亮点,及时总结和推广。通过研讨交流,不仅加强了各班站和机关人员之间的联动,更促进取长补短,相互提升,相互成长。
  五、训战结合,建立高素质养护队伍
  公路中心坚持培训和实战相结合,打造绿化养护、机具维保及桥隧攻关等养护管理特色品牌。一是对职工进行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养护管理“三个最大化”、桥梁管理、绿化管理、财务管理、路政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二是组织各类机械操作手进行现场作业,增强养护人员的机具使用实战水平,有力推进公路小修养护的机械化。三是举行路面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劳动竞赛,全方位考察路面、桥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形式,大力弘扬养护工匠精神,提升一线工人的养护技能水平。四是开展车辆安全驾驶和维护保养培训,促进驾驶员掌握车辆部件使用功能及维护保养的知识。通过训战结合,检验各项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能打仗、打胜仗。
  六、服务创新,营造全路域五优公路环境
  公路管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民。公路中心牢记宗旨和使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在国道316线和S308线增加绿化节点15处,充分发挥职工书法、雕刻等特长,增加“幸福园”、“五福园”、“心仪园”等景观石,打造绿化景点公园,美化路域环境,提升公路生态品质。二是废料循环利用,使用水泥路面废渣,用于浆砌边沟600米,硬化路肩300m2,涵洞改造12座。三是做好服务区的开放共享。对服务区各项便民设施进行检查,及时补充,添置各类无障碍设施和应急物资。进一步提高梅城服务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求新创新,是一个组织活力最集中的表现。公路中心把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在福州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合,强化国省干线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养护管理,持续落实改革创新精神,运用互联网+公路智慧管理模式,实现公路养护的“资金效用最大化、劳动效率最大化、服务品质最大化”,谱写闽清公路发展新篇章,着力打造五优公路,全面推动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