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开展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作。2016年以后新建道路通达率100%;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等项目,均按标准设置无障碍设施;新建居住社区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为100%;1649个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设施全部实现无障碍化(其中含改造33个);在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等场所改造提示盲道428处,改造行进盲道31500米,在24个信号灯路口设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129处便民类、16处文化类公共建筑、105个既有居住区以及12所市属医院均实施无障碍改造。福州市以典型区域精细化改造作为示范引领初见成效,成功开拓出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无障碍设施乃至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之路。2020年,福州市顺利通过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评,当年12月,福州市成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2021年2月,福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获得住建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的联合表彰。
1.“一盘棋”同联动,统筹规划引领。福州市坚持“一盘棋”战略思想,协调组织各相关单位,成立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对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公共及居住建筑、特殊建筑等实施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同步完善由市政府分管市领导召集、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市残联协调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项目无障碍设施闭合监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出台《福州市无障碍环境市创建工作专项规划》、《福州市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实现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一组拳”提水平,优化服务质量。福州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物设计规范》等规范内容,从设计入手,自2002年以来就要求设计单位在建筑工程方案、初设及施工图阶段设计说明中针对项目特点编制“无障碍设计专篇”,无障碍专项设计内容应在图纸中落实到位。聘请专业团队,提供全过程陪伴式服务。以“全过程、陪伴式”为准则,重点对已建成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治,并建立台账,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予以监管,确保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进度做到同步,不断反馈和改进,实现良性循环。
3.“一张网”强科技,提供智慧服务。福州市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加大软硬件建设,建设一套集一键呼叫移动监测手环、入户可视对讲多端联动功能、智慧灯杆以及社区关怀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跌倒报警、一键求助、健康预警、异常提醒、可视对讲等功能,实现了社区智能化、可视化、信息化等无障碍升级。
4.“一条心”增参与,落实使用成效。建设部门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和检察部门,配合《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实施,将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列入检察院公益诉讼范围;福州市城乡建设局联合福州市卫健委对全市12家市属医院无障碍设施进行现场督导及整治;福州市城乡建设局与小善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结对子、促成效”,持续开展无障碍友好环境测评,成功搭建政府部门和特殊群体之间的沟通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全社会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良好氛围的营造。
5.“一体检”查缺漏,补齐建设短板。福州市在推进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过程中,开展无障碍设施专项城市体检及专题研究,通过现场技术服务和邀请残障人士代表体验测评,检出新建、既有重点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如闽江之心、市属医院、琴亭湖公园等无障碍场所调研检查,有针对性制定对策措施,作为管理部门的经验实施方案进行推广。
6.“一股劲”促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福州市通过委托专业团队,设计以“无障碍、无障爱”等多个主题系列宣传海报、制作以“有福之州,畅行无碍”为主题的宣传动画视频、拍摄“茶亭公园无障碍赏荷花”等公益宣传视频、编写印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知识问答》宣传册、发放《无障碍环境建设倡议书》等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有利于让老百姓逐步消除歧视偏见,增强人民群众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营造良好的无障碍出行环境,让城市有温度,让残障人士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