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突出“担当负责、提速增效”,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在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宣传教育培训、安全预防控制、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建设等基础工作的同时,集中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年”行动,着力构建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治双重预防机制,精准实施9项治理工程,努力实现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受伤人数、死亡人数持续减少,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为建设“有福之州”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严格规范监管执法
1.建立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制度。将法律法规禁止或限制的安全生产行为整理成负面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依据负面清单,全面规范和加强监管执法。
2.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年”行动。重点针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国务院安委会巡查督查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采取行政处罚、警示约谈、挂牌督办、公开曝光、司法移送协查等多种措施,集中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二、筑牢风险隐患双重防线
1.构建风险预防机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领域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的制度规范,指导企业定期辨识评估风险,绘制“红橙黄蓝”分级分布图,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责任,落实管控措施,做到安全风险可防可控。
2.延伸城市风险评估。运用好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在市级总体评估框架基础上,指导推动鼓楼、晋安、连江等县区以及重点行业部门进一步深入摸排、辨识、评估,形成更细致更全面的辖区、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和电子地图。
3.摸排整治重大安全隐患点。严格落实《福州市重大安全隐患点监管责任人制度》,组织摸排第三批安全隐患点(市级30个,县级300个),制定整治责任清单,集中力量挂牌整治。对前两批结转至2018年继续整治的安全隐患点(市级15个,县级91个)加快整治并严防死守。
4.推行“企业安全服务包”。继续聘请省安科院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危化品、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高危重点企业开展检查。建立小微企业帮扶机制,采取政府补助方式,鼓励小微企业订单式、协作式、托管式购买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
三、精准实施9项治理工程
1.道安综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重点实施100处隐患路段整治、8座公路危桥改造和3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推广“两客一危”重点车辆防碰撞、防爆胎、防制动和方向失灵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完成晋安、马尾、闽侯等县区7个铁路道口“平改立”改造。
2.社区小区安全治理工程。深入开展村居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社区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开展“安全七进”宣传,突出城区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期间风险管理,组织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面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启动消防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3.危化品综合治理工程。建立危化品安全风险分布档案,重点加强对化工园区、90家“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化品和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管控,实施“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启动福清、闽侯、连江4家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停产搬迁。
4.粉尘和液氨治理工程。全面排查260家粉尘涉爆企业,大力推广“湿法除尘”等先进技术。对140家涉氨制冷企业开展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验收回头看,彻底消除“作业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空调系统”“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两类重大事故隐患。
5.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排查整治建设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电器产品及电气线路使用管理等方面的隐患问题,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行为,排查整治社会单位电气使用维护违章违规行为,减少电气火灾事故。
6.油气管道整治攻坚工程。推动中海油管道长乐营前下洋村占压隐患以及与闽侯东台河道、梅溪河道整造工程冲突隐患整治工作。督促中石化管道福清阳下段(2条)、龙山段(4条)隐患整治,推动协调管道新路由线路建设施工。
7.建筑施工专项治理工程。加强脚手架、起重机械、高大模板专项治理,督促企业编制并严格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加快推进施工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严格控制高风险作业人数,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的风险管控。
8.烟花爆竹专项治理工程。做好《福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办法》立法和宣传工作。规范烟花爆竹批零网点布设,按照“九严禁两关闭”等要求,严格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加强发货、装载环节整治。
9.城市综合体专项治理工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商管单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统一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和微型消防队作用,突出综合体内电梯、游乐场、影剧院、餐饮、商超等各场所、环节安全治理,全面加强25个城市综合体和84个大中型商场的安全监管。
四、强化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1.推动江阴化工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指导推动开发基地应急管理平台,启用基地大楼(含消防培训基地、应急指挥中心)。依托公安消防、江阴工业大型化工企业等,整合应急队伍,建设重点装备物资应急储备库。
2.推广微型消防站与微型消防队建设。制定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推动城市综合体、大中型商超、劳动密集型企业、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中已建成的2504个微型消防站按照标准规范提升,在800家单位新建微型消防站,组建微型消防队。
3.推动“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完善“智慧安监”系统,构建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张网”。在全市安监系统、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推广使用,对企业风险隐患实施网上全流程全覆盖的动态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
4.建设全市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基地。计划2018年建成,总建筑面积5053平方米,专门用于事故警示、知识展出、实景模拟等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生产考试考核与特种作业实训。
5.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开展“百镇千村万企”大培训,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党校培训内容,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职业病防治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创作一批安全题材微电影、微小说、小品动漫、书画摄影等安全文化创意作品。
五、完善职业健康监管
1.健全职业健康责任体系。坚持“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落实各行业领域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实施职业健康促进计划,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
2.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加快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和淘汰退出,加强高危粉尘、高毒物品等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深入推动汽车制造行业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和水泥行业淘汰落后工作。
3.加强职业健康基础建设。拓宽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企业覆盖面,更新完善职业病防治数据库。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巩固已完成的900家用人单位建设成效,继续推进400家用人单位开展活动。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和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建设。
六、推行“五个一线”工作法
1.情况掌握在一线。开展“提振精气神,服务新发展”系列活动,每位局领导定点挂钩1-2个县(市)区,组织全市安监系统150名干部,结对300家重点行业领域企业,2/3以上时间到基层和企业一线走访调研帮扶,及时掌握一线情况资料。
2.责任落实在一线。推行面向园区、镇村、企业一线的网格化监管模式,绘制“2018年攻坚重点任务作战图”,实施定人、定岗、定责、定时限的清单管理,日常照单履职,失职照单追责,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压实到一线。
3.风险防控在一线。着力构建基于一线的安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结合城市风险评估、安全大检查大执法等工作,采取“双随机”“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基层与企业车间班组一线,指导企业建机制、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
4.攻坚服务在一线。推进审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重新梳理审批事项流程,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畅通绿色通道,实施重大项目专人“一对一”对接,全力推进和服务攻坚项目落地生根。
5.考察激励在一线。实施《一线考察干部实施方案》,充实干部到一线岗位锻炼,建立《一线考察干部记录档卡》,通过每月“三单”“四评”等量化手段综合考量评价干部,培养、提拔担当负责、实绩突出的廖俊波式好干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