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出台有何意义?当前污染源源强管理的总体工作进展如何?
答:
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是加快推动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科学、合理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分类管理名录、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制定行业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是推进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互相衔接的具体措施。
去年,生态环境部已陆续发布了《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以及火电、制浆造纸、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制造、炼焦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等九个行业源强指南。本次又出台的纺织印染工业等八个行业,是对源强指南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目前我部正在开展汽车工业、陶瓷工业源强核算指南的编制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发布。
问:本次发布的八个行业源强核算指南从行业选取上是如何考虑的?
答:
问:指南中提出的核算方法有哪些?实施后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答:
在源强核算指南出台前,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等环境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源强核算技术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较大,影响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的科学判断,给后续环境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指南发布后,规范了各类方法的选取原则和优先次序,提高源强核算方法可操作性,指导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源强核算工作,切实提高了源强核算的科学性。
问:本次发布的指南从行业上看有哪些特点和创新?
答:
二是结合行业工艺及治理设施特点,分类明确了非正常排放的源强核算。如化肥工业、淀粉工业、制糖工业、锅炉四个行业为连续性生产,因此将生产装置或设施启停、生产装置或设施检修、污染防治设施达不到应有治理效率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正常排放。而制药工业、农药制造工业、纺织印染工业、制革工业四个行业为非连续生产,生产装置启停较为频繁,将生产装置或设施启停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纳入正常排放统一计算。
三是在统一行业现有产污系数的基础上,对部分因子进行总结创新。本次发布的八个源强指南,其产污系数法主要基于《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火电等17个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含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试行)》和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指南编制过程中对上述资料中确定的产污系数进行了统一。部分行业,如制革工业还根据现场调研和经验总结,给出了悬浮物、BOD5、硫化物等污染因子的产污系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