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智能化管理的建议》(编号:
一、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饮用水源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我市饮水水源水质状况良好,县级及以上水源地历年水质达标率均为
一是规范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科学划分、调整水源保护区范围。完成全市乡镇级及以上水源地勘界立标工作,明确水源地详实准确的矢量边界,为水源地监管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奠定基础。同时,持续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保护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
二是强化水质监测预警。按照规范要求对全市水源地定期开展人工监测,同时在
三是严格水源保护区日常监管。落实水源地定期巡查机制,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开展水源地巡查,精准分析发现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严肃查处各类饮用水水源地违法行为,切实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全面深化农村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会同水利部门和属地政府对全市农村水源地开展摸底排查,核实形成191个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名录并已全部完成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和界标设立。继续深入推进千人以下农村分散式供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五是加强重点湖库藻类防控。在水华易发季节,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站和云平台作用,加密叶绿素、藻密度等藻类指标监测频次,严密监控山仔、东张等重点湖库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布水华预测预警信息。指导、协调重点湖库周边县区政府开展污染联防联控,减低污染负荷。
六是完善水源保护区应急机制。针对每个县级以上水源地的特点和风险隐患,逐一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水质安全的影响。会同海事、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探索建立常态化保障闽江环境安全联动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提高应急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指导属地政府根据当地供水规划或水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及时按规范科学划定、调整、取消水源保护区。同时,进一步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保护区标志牌、隔离防护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水源地规范化设施维护保养,为水源地智能化管理奠定工作基础。
(二)完善水源地智能化管理体系。继续委托技术单位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开展生态云平台二期建设,增设水源地巡查管理工作台,坚持源头防控、综合施策、模块治理,形成长效机制,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打造成
(三)加强饮用水源地连续监测监控能力。加大投入建设水质自动站,2020年以来共新建
(四)着力提高在线运维服务和在线数据质量控制水平。督促第三方在线运维单位严格执行运维合同的约定和相关技术规范,保障在线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的
(五)健全水源地应急预案体系。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目前我市县级以上水源地均已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并在生态云平台备案。在溪源溪等流域试点开展推广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领导署名:祁明峰
联 系 人:缪辉
联系电话:83349647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7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