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关解读
市卫健委:夯实人民“医”靠,构筑健康福州_工作动态_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卫健委:夯实人民“医”靠,构筑健康福州
时间:2024-01-12 09:41 浏览量:631

 

孟超肝胆医院金山新院外景航拍图。

居民从疑虑到信任,“15分钟就医圈”在六城区全面铺开;医生从坐诊到上门,逾1900个家庭医生团队守护基层;医院从练内功到优服务,集团化办医向更深层次挺进……过去一年,市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健全完善省会医疗服务体系,健康福州建设步履坚实。

锚定新方向,奋斗赢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医改,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着力解决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推进健康福州建设。”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郭勇表示,卫健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凝聚奋发有为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福州卫生资源、医疗保障和居民健康水平等指标达到或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到2030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指标水平,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医改经验,以更大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

深化医改 为民底色更暖

为超大规模人口提供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深化医改的必答题。

一面是绝大部分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一面是好医院人满为患、大专家“一号难求”。如何让群众不仅方便“看上病”,亦方便“看好病”?

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省会福州瞄准这一关键目标,以改革创新推动集团化办医向更深层次挺进,“家门口”看病就医加速从“有”向“优”破题。

“我有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本已做好去市区大医院求医的准备,没想到,小卫生院就解决了我的就医难题。”家住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的岳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的寿山乡中心卫生院对她的腰椎拍片后,通过远程影像系统发送至晋安区总医院,并根据诊断结果对症治疗,让她得以花最小代价、用最短时间痊愈出院。

中心卫生院之变,折射出福州集团化办医改革向前迈出的坚定步伐。去年6月,福州整合优化8家市属公立医院,组建市第一总医院、市第二总医院,实施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和“九统一”运行机制。面对疑难复杂、急危重症的诊疗诉求,市级总医院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助力成员医院及院区特色错位发展。与此同时,各县(市)区、高新区至少组建1家县级总医院,加速构建有序就医的分级诊疗格局。

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不充分,一直是百姓就近看病就医的难题。试点推出紧密型医共体——联合病房,成为福州又一关键探索。

联合病房是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与上级医院齐抓共管的病房,可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目的。

具体来说,上级医院将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疾病或康复期患者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病房住院,并为联合病房提供人才、技术、设备帮扶支持,基层则将危急重症等大病患者上转至上级医院住院,让患者顺利完成在“家门口”的精准分级诊疗。目前,晋安区、长乐区、福清市、连江县、闽侯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8所县(市)级医院与1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率先“结亲”,共建联合病房。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扩大联合病房建设,优先覆盖县域医疗次中心和社区医院,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病房覆盖率和床位使用率。

“强基层”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病率上升的良策。如何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福州在全省首创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选,评出25家五星级、61家四星级、454家三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小中心解决大问题,家门口就有稳稳的‘医’靠。”在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定期来针灸的郑全彬点赞道,“从家里走路过来不到15分钟,环境好、服务优、离家近,看病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去年底,孟超肝胆医院成功开展肝移植手术,这是福州市属公立医院首例肝移植手术,也是孟超肝胆医院获批肝脏移植执业资格后的首例肝移植手术,将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希望。

 

福州创新评选星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0家单位“上星”。

 

“榕医汇”发展论谈现场。

守正创新 健康亮色更显

全省首创“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近1500名专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全省首创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模式,力促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就能接入大医院绿色转诊通道;中医馆遍地开花、中医专科护理门诊开进社区、共享中药房应运而生,让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回望过去一年,优质医疗资源加速“扩容”“下沉”,榕城人民健康亮色更显。

“血压、血糖正常,要注意保暖,我们过几天再来。”“太感谢了,还好有你们。”近日一大早,马尾区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卓栩和护士、理疗师拎上移动医疗健康服务包,敲开顾奶奶的家门。

“他们技术娴熟、问诊细心,我们遇到急事会打电话给卓医生,有需要的话,他们还会喊来上级医院的医生来指导用药。”顾奶奶的儿子陈先生说,专属医护不仅让顾奶奶的生命得以延续,还为家庭减负。“一个建床周期是3个月,医保统筹后,个人仅支付不到500元,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大大减轻。”陈先生说。

作为将患者留在基层的重要举措,如今在福州,家庭医生已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辐射范围也从城区延伸至海岛、山区。而这正得益于福州在全省首创的“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近1500名专科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全科+专科”的“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供疾病诊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并在全省率先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全市家庭病床服务医疗机构增至160所,打造“医院—社区—家庭”全闭环健康照护模式。

基层“强”了,患者“减负”不止一点。福州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引导政策,签约对象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报销提高5个百分点,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取消医保二次起付线,其中大病患者转医联体上级医院治疗的,仍按县级比例报销,基层诊疗量占比、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等分级诊疗成效指标逐年提升。

如何让养老院直通大医院,做到医养无缝衔接?福州在全省首创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模式,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三方“结亲”,建立对口医疗协作关系,为老人提供连续、全流程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目前,福州已建立14个医养结合医联体,37家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应纳尽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203对,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一组数据可窥一二:2022年底,福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提供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其中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超8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同时在信息化浪潮下,福州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深入推动共享中药房及中药配送服务建设,打通基层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等药”变“药等人”。

 

福州中医馆遍地开花。

 

市一总医院护士开展临终关怀。

聚焦“一老一小”

幸福成色更足

站在全生命周期的两端,老人和儿童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需要被看见、被关照、被保障。健康福州的美好图景,他们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更好绘就“朝夕美好”的温暖画卷?福州有新的解题思路。

三级联动,托住安宁患者最后一程。去年10月,作为福州首批居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前往高奶奶家中评估后,认为其符合居家安宁疗护条件。随后的一个月,护士林艳和同事们轮流上门,给老人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给予导尿处理,指导家属更好照顾老人。

“医护人员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活。”老人家属说,母亲希望人生最后一程能在家中度过,但家人又担心没办法照顾好,万一有个闪失会抱憾终身,“没想到这些白衣天使就上门了”。不仅如此,建立家庭病床进行居家安宁疗护,可获得与住院治疗同等的医保报销待遇,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作为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福州已开设安宁疗护科的医院有29家,覆盖所有县(市)区,大部分为二级以上医院。

安宁疗护不一定都要在医院,家和社区,也是最好的病房。去年5月,福州将安宁疗护的触角往下延伸,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家庭病床试点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开展延伸性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同年7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牵头成立福建省安宁疗护专科联盟,联盟在加强成员单位的交流协作、加强资源共享、加快培养优秀专科人才等方面着力推进,构建终末期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模式,托住安宁患者最后一程。

不仅如此,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在全省率先开设儿童舒缓病房,为处于生命末期的患儿提供止痛、镇静等治疗以及人文关怀。

此外,为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全市3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覆盖率达82.5%,数量居全省第一,进一步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3岁以下婴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如何做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福州探索多元办托模式,着力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2023年建设26家普惠婴幼儿托育机构,新增1760个普惠托位,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园长妈妈好、保安伯伯好……”一大早,鼓楼国投小茉莉托育园(双下路园),数十名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准时来报到。在育婴师和保育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启一天的成长之旅。

“育婴师通过专业指导,不仅让孩子自主吃饭、入睡,还以游戏缓解他们的害羞情绪,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变化太大了!”谈起托育服务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的影响,鼓楼居民陈先生点赞道。

“到2025年,我市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5个,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让3岁前的孩子获得优质就近的看护。”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有福之州,将有越来越多的0~ 3岁婴幼儿获得普惠性托育服务,更多双职工家庭的育儿负担得以减轻。

 

市卫健委打造“福小康”品牌。

来源:福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