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耳朵里太痒了!”近日,30多岁的男子阿明(化名)来到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拿着耳镜一探,发现他的耳朵里竟长有像蘑菇一样的霉菌,一问才知道,他不久前做过采耳。
据了解,阿明1个月前到成都出差,当地的朋友邀请他做了采耳。回到福州后,阿明感觉耳朵奇痒无比,耳内还有闷堵感,听力也有减退的迹象,便到医院就诊。
接诊的祝凤玉主治医师拿着耳镜探查,发现阿明的外耳道有大量灰白色的痂皮和分泌物,上面甚至长出了细细的绒毛,他的耳道被这些绒毛糊住,只留下一道小小的缝隙。耳道里的分泌物则呈丝状或蘑菇状,和发霉了一样。
“这是典型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祝凤玉介绍,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致病真菌种类非常多,其中曲霉菌、念珠菌等较为常见,查体可见到外耳道灰白色、灰黄色或灰黑色的块状物堵塞,有时可见真菌菌丝。
经检验科微生物组组长陈文主任鉴定,长在阿明耳朵里的真菌为土曲霉菌。陈文主任介绍,土曲霉菌喜欢在外耳道潮湿环境下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
“阿明耳朵里长真菌,可能与采耳时器具不洁有关。”陈文主任介绍,外耳道内分泌的少量耵聍有一定抑制真菌的作用,而当耳道内的环境被破坏,真菌就会乘机而入。比如,游泳或洗澡时进入耳道的积水如不能及时排出,或使用不洁的器具掏耳,都可能为真菌的生长创造条件。此外,长期配戴助听器、耳塞可致耵聍排出受限引起堆积,也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营养不良等人群均易出现菌群失调,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如何预防真菌感染?市第一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丽清说,外耳道干燥清洁很重要。她建议,游泳或洗澡后,要用棉签将停留在外耳道的水擦干,或者用电吹风吹干,保持耳道干燥清洁;要减少不必要的挖耳对耳道的损伤,禁用不洁净的工具挖耳,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要积极治疗外中耳慢性炎症,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中耳的慢性炎症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