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之说,脾胃科中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谈到福州治疗脾胃病的“宝藏医生”,福州市中医院副院长、脾胃科(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郑立升可占一席。
郑立升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为圆父梦立志行医
37年不忘为民初心
郑立升从医37年,是不少患者口中“医德和医术双馨的好医生”。尽管日常管理事务繁多,但她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尽心守护病人健康。
记者近日采访郑立升时是13时左右,虽已下班但仍有不少患者慕名找她,她便利用午休时间接诊,顾不上吃饭。
郑立升走上中医之路,源于父亲的质朴心愿。“早年我父亲脾胃不好,身体虚弱,被中医调理好了。他深感祖国医学的奇妙,希望3个女儿中也能出一名中医。”从小孝顺懂事、成绩优异的郑立升为了圆父亲的梦,考上了福建中医学院。
学习中医后,郑立升渐渐爱上中医、感恩中医,立志不断提升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
郑立升为患者把脉诊断。
重视提高疗效
善用中医经方
认识到中医经方(即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对治疗包括内科疑难重症在内的各种疾病疗效显著,近20年来,郑立升特别注重中医经方的深入探索和灵活运用。
她积极参加省内、国内举办的各种经典班和拜师学习,完成了“福建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项目深造。她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勤加总结,从而熟练掌握了柴胡类经方、桂枝类经方、干姜类经方等各类经方的精髓,在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动力障碍病等许多脾胃疾病乃至内科疑难重症的治疗领域,都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2016年至今,郑立升还牵头举办福州中医院院内外中医师参与的“经方沙龙”,带动同行一起学经典、提疗效。“经方沙龙”线上线下相配合,每月利用晚上时间举办一期线下活动,线上两个微信群已有800多人,群内每天热闹探讨学习心得,气氛活跃。
郑立升常教导学生:“不学好经方,不能当好中医;学好经方、提升疗效是中医人的使命。”
此外,郑立升也重视学习现代医学,提倡中西医结合。
郑立升耐心询问患者病史。
到上海“取经”
推动福建膏方事业发展
郑立升还善用膏方治病,为推动我省膏方技术的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1996年,我还是住院医师的时候到上海深造,发现不少上海人喜欢用膏方调理身体,效果很不错。膏方口感好、携带方便,患者长期服用,依从性比较好。”郑立升说,“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在福建、福州也运用膏方治疗,不是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吗?于是,我用心学习并记录了很多膏方的配方。”
2007年,郑立升与福州市中医院院长黄秋云一拍即合,在我省先行先试推出多种膏方制品。2019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成立,郑立升当选常务委员之一。同年10月,由她牵头的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膏方分会成立,通过每年举办省级培训班、邀请省外专家授课交流、对基层进行膏方帮扶、开展膏方义诊、举办膏方节活动、出版膏方专著《闽都膏方》(即将发行)等,让福建人民从膏方中受益。她还在福州市中医院开设“膏方门诊”,在常用的协定膏方之外,提供“一人一方”的个体化膏方。
采访结束时,郑立升笑着表示,自己虽已年近六旬,但仍壮心不已,希望继续推动我省经方和膏方的发展运用,助力健康中国医疗建设,更好地治已病、治未病,造福更多老百姓。(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李卉/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