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祠堂与福建去毒总社

日期:2013-09-10 11:16 来源:本网 浏览量:172
| | | |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则徐曾孙、翰林林炳章趁回闽考察宪政之时,联系林则徐后裔集资。林炳章岳父陈宝琛也捐资,还有清政府的资助款,由林炳章主持,在福州乌石山北麓建成“林文忠公祠”(俗称林则徐祠堂)。当时福州地区吸食鸦片还相当严重,有识之士为此忧心忡忡。

  翌年,林炳章与商务总会议董陈筱波、林芝轩“联合同志,谋立社戒烟,并分设戒烟局”。当时朝廷还没有明令禁鸦片,他们请教于闲居福州的内阁学士陈宝琛,陈宝琛很赞成,并取名“去毒社”。不久“商于绅界、学界、商界之热诚者”,制定社章,用投票法选举林炳章为“福建去毒总社”社长。接着社员集资,并得到官方财政局、盐库等赞助。(清何琇先《福建去毒总社之历史》)

  根据《去毒社简章》之一:“本社择定五月初一日,在城内澳门桥下林文忠祠内开会。凡我同志务望踊跃争先。于是日一点钟到会,共表同情。”社员何琇先说:“是日莅会者万余人,自堂阶达室偶,皆无容隙。吾闽开会人数之多,无逾此者。各校又谱成歌曲,莅场奏乐,极一时之盛。”去毒社办事处设在祠堂内。六月,陈宝琛从厦门回福州,“在南台三山会馆开第二次禁烟会”,决定设大庙山革烟第一局(今福四中)。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计获违禁烟枪二百余杆,烟灯百余件。适五月初一,本社行第一周纪念于林文忠公祠,经戒烟局将前项搜缉之物抬往祠内略场焚毁。盖是日到会人数非常拥挤,以此激动,更可奋发。有好事者尚绘《二光图》以纪实,盖一指文忠公于黄埔焚毁烟箱,一即是日之纪事也。此为第一次之焚毁烟具”。当时闽县人张国钧也写了《去毒社第一周纪年文》说:“国钧不敏,躬亲盛会……而军乐奏则报国之念生,新歌赓则爱国之情发。”官界、绅界、学界、商界等社会各界的代表都上台致辞。欧洲、美洲等外国友人也来此祝贺。“是日,调查局送来收取违禁烟枪数百杆,当众焚毁。戒烟二局脱烟籍者,送匾额、楹联,以志感。”当时,邱醒旦还写了纪实小说,非常生动:“先由林惠亭(林炳章)太史宣布开会宗旨,以后官长、来宾按次演说。那听说的人挤来挤去,约有几千人左右。中间有几个鸦片鬼连屎都挤出来了,在那里把他的裤子擦个不休。列位!汝看好笑不好笑呢?”画家钟鹍祥(力高)还将有关人员在祠堂跪拜的情景画了下来。(光绪三十三年《福建去毒总社季报》创刊号)

  总社禁毒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还办了《福建去毒总社季报》(林炳章任总编纂),并寄往福建各地,总社《致各府州县支社列表缴调验局函稿》说:“兹敝社特刊表式寄上,到请支分各社如式照填。务赶于五日内由邮保险,寄省城澳门桥下林文忠公祠内‘去毒总社办事处’,以便汇齐送缴宪局,克日解京。切切勿延,是祷。”(《季报》第四期)可见,林文忠公祠还做了实际的工作。第二年,办事处移到了安民巷。

  光绪三十四年“岁次戊申五月朔日,为本社第二周纪念之辰,开大会于林文忠公祠内……是日也,人第见国旗蔽日,军乐喧天,举官界、绅界、学界、商界,以及各国之来宾,社会之团体,或舆,或马,或队,或伍,或歌,或祝,或揖,或立,蝉联鱼贯,秩序井然。以为极一时之大观,成当场之盛会,而不知斯会之举,非徒润色而已。”(《季报》第四期)这是第三次在林文忠公祠开大会,有“各国之来宾”参加,盛况空前。

  以后情况如何,由于史料缺失,不得而知。若干年后,有关办公事务都移到大庙山去毒总社。然而,林则徐的坚决禁烟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抹不去。民国3年(1914年)为了欢庆禁运鸦片入闽,去毒总社在大庙山召开大会,还将林则徐祠堂供祀的林则徐塑像抬到大庙山。据《大会纪录》说:“五月一号,本社开欢庆禁运鸦片入口大会并迎林文忠公祠像莅社,以表崇拜。是日,天气不晴不雨,各来宾到者甚众,外国人员且络绎道上。往来商贩咸争先快睹,间以旗幛歌章惠赠者。一时车马云集,途为之塞。”由此可见,林则徐祠堂从它建成起,就与禁毒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林则徐的禁烟精神将永远延续下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