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名家卢孝标与讲述堂

日期:2016-11-26 10:14 来源:福州晚报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 | |

  卢孝标(1186~1258),字孝孙,学者尊为南宋理学名家,生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月初八日。其父卢恭,字以敬,淳熙九年(1182年)被选为驸马,所尚永兴公主乃秀王赵载之女、孝宗伯琮之妹。卢恭因此受封“镇闽驸马”,孝宗赐田18顷,并养马庄园一所,地在候官县二都塘下(今仓山建新镇),遂家居而发其祥焉。

  卢恭系初唐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平蛮”、开辟漳州的将校卢铁的后裔,即“开漳卢氏”第18世孙。他追念先祖,奏准宋孝宗,敕封卢铁为“竭忠辅国大将军”。“玉溪先生”

  卢孝标是朱熹私淑弟子真德秀的门生。十六岁拔乡解(举人),弱冠(20岁)擢高科,为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他精通经史之学,授官翰林博士,淳祐初,理宗幸太学,孝标献《四书集义》。卢孝标曾任江西玉山知县,累仕太常少卿,屡因言事触忤权贵,为不违己志,退而杜门授徒著书。取窗前隙地疏池灌园,种植树艺,在书院与诸生讲论文章。

  端平年间,卢孝标在江西贵溪县建“玉溪书院”,教授生徒,宣传理学。其间,刑部尚书、翰林学士洪咨夔称誉卢孝标“名满玉山,心如玉水”,并书“玉溪”二字以赠之,学子便以“玉溪先生”称之,书院以故得名“玉溪”。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贵溪知县钱邦伟申请修复玉溪书院并复祭孝标,题匾曰“朱陆渊源”,题坊曰“先儒明祀”。

  卢孝标父亲、“镇闽驸马”卢恭,逝世后葬于仓山北园山。卢孝标“以孝为标”,居住藤山之银瓶里,守墓三年。服阕,移居藤山南境柏林园吾传巷,设“讲述堂”于新登境。孝标在“讲述堂”朝夕讲学,著书立说。淳祐十年(1250年),江西抚州知州叶梦得聘卢孝标为石林书院教授,与陆九韶同讲。其卒于宝祐五年(1257年)四月十八日。

  卢孝标是南宋理学名家,所著有《讲述》十一卷行世,还著有《四书讲义》《经史述要》《性理发蒙》《得闲堂集》等,阐扬传承程朱理学,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裔境况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元军进占福州,南宋小朝廷自福州流亡到广东潮州,逾二年宋朝灭亡。元朝统治者因卢恭为皇亲故对卢孝标的后裔施加迫害,族人惧祸,遂四散逃亡。

  据记载,卢孝标至少有四个儿子,长子继贤,南宋后期掌教兴化,元兵入闽前,已先期举家迁往莆田。其裔孙元处士卢仲康,复由莆田黄石迁居长乐浮岐。卢继贤后裔今分布于长乐、连江、福州等地,有数千人迁居美国。福州著名的卢氏“铁路世家”者亦属本支。

  卢孝标另两个儿子名彦修、彦明者,南宋后期分别到安徽歙县、江西浮梁县任职,其后裔迁居江西乐平县、鄱阳县等处,其迁在龙虎山区者,还建有“理学名家”祠。

  卢孝标其他子孙之居福州藤南境吾传巷者,在元兵入榕后,迁居逃匿,已知的有三支。如,孝标后裔卢革任古田县令,其子卢富、卢贵不愿为官,举家隐在福清凤屿开基,分别称上元卢、一甲卢。其后裔分散迁往平潭、福鼎、霞浦、泰顺及仓山后坂(凤坂)、程巷、阳岐等地肇基。另一支迁福清港头镇。

  “一诚”有才

  卢孝标后裔卢一诚(1532~1596),字诚之,号溪南,晚号未人,15岁补弟子员。以贡士入会考,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授行人,“奉使列藩,遗无所受”,洁身自好。后升司副,有强直的声誉,多年才转一官,人有讥讽他“不善宦”。他回答说:“吾宁守冷局,安能从权贵干泽乎!”十年才升南京户部郎中。其所治户部江西司,任务最繁剧,因钱谷出纳,奸蠹生其中,一诚全都厘剔之。“居职二岁余,曹事大举”,上司认为一诚有才,遂擢之任潮州守,居官三载。

  叶向高在《明中顺大夫潮州府知府卢公墓志铭》中称:“公性简贵,度不能折腰取媚”,想要辞职不受知府之职,犹豫再三才往就任。潮州是富饶的名郡,但卢一诚“毫无染指,上下交际,踽踽如也”,曾怒斥行贿者。官司判决时,他“受词甚简,且多宽释”,赎金也从不入私囊。他以勤力刷蠹,写作判决书常深夜不休,因此劳瘁成病。欲图乞归,而上级强留,不久病故。郡人皆称赞一诚“节操峻行,为年来守潮者仅见”。

  卢一诚平时淡泊无欲,布衣蔬食,终身不改;善于谈论,商榷古今事势,滔滔不绝于口。居官重风节,闭户诵读,不趋要津,晚年归隐,“结屋乌石山麓,读书于状元黄朴所居先贤石室,手著《四书讲义》十二卷,学者宗之。”国史录之为理学名臣。叶向高称他平时“笃嗜经书性理及宋儒语录诸书”,“故所为文章,率根柢理要,不事雕刻,而经义尤粹”。卢一诚与首相叶向高同时中举、中进士,又同朝为官,朝夕相从,欢然无间,故死后其子请求叶向高为之做墓志铭。

  他身后有子5人,孙男5人,孙女10人。南卢后裔有迁往闽清、霞浦,闽清卢氏又分迁马来西亚。后人于乌山南麓“清隐石室”下建“卢氏先贤祠”,悬“讲述堂”匾,以为福州各县“讲述堂”后裔祭祀礼拜之所。本支皆奉“开漳卢氏”始祖卢如金为初传基祖。

  留住仓山的一支可能是后世守祖庐墓的支系,原保留有族谱,“文革”中毁没,所记“讲述堂”史料也随之湮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