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闽王”王审知

日期:2021-11-15 16:14 来源:方志委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 | |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祥卿,号白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光启元年(885年)入闽直到去世,在闽39年,其中在福州32年,先后任福州观察副使、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威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检校太保、琅琊王、中书令、福建大都督长史、闽王等。由于他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方针,对当时福建的社会安定及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 

王审知很重视社会的安定、稳定工作。光启二年(886年)八月,王审知兄弟带兵攻打泉州,杀了贪暴枉法、无恶不作的泉州刺使廖彦若。这时,在福州的福建观察使陈岩,迫于形势,承认王氏兄弟,只得疏请唐朝廷委任王潮(王审知兄)为泉州刺史。王审知兄弟进据泉州后,“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悦服”,泉州面貌很快好转,生产得到恢复。大顺二年(891年),陈岩病卒,内弟范晖在福州自称留后。景福元年(892年),王审知兄弟为了统一福建作了周密准备,二月,王潮派王彦复为“都统”,王审知为“都监”,发兵攻打福州。这时,不满范晖统治的老百姓都很高兴,他们自动输送军粮,支援王氏兄弟的军队。范晖以裙带关系,向浙江唐威胜节度使董昌取援兵5000人,负隅顽抗,但在王审知兄弟的督导下,经过一年三个月的苦战,终于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打下了福州城,范晖于夜间逃走,到沿海都,被其部下所杀。王审知兄弟入城后,亲自“素服葬陈岩”、“厚抚其家属”,取得安定局面。随后,王审知兄弟还立刘行全庙祀之。这样,王审知兄弟大得人心,军威大震,传檄四方,建州徐归范、汀州钟全慕,以及山区、沿海等处游散的武装力量都相继归顺,全闽得到统一。

乾宁元年(894年),闽西黄连峒(今宁化县南潭飞磜)饥民二万余人围汀州(今长汀),王潮派李承勋带一万人到汀州解围,王审知亲自到该地,向占据崖穴的饥民喊话:“吏实为虐,尔复何辜”!使饥民接受招抚,汀州也就解围了。

王审知为了防止外来侵犯,于天复元年(901年)在福州的子城外广筑罗城,周围40里。天祐二年(905年)又在罗城南北两面,扩筑南夹城与北夹城,计26里四千八百丈,城墙都以钱纹磷砌成,因附于罗城形如半月,所以又称南北月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又筑南北夹城。这样,福州城垣比以往变得更加雄伟壮观,人民有了安居。

贞明二年(906年),王审知为了与睦邻友好,把自己的第三个女儿琅琊郡君出嫁给吴越王钱镠子钱传珣为妻。次年(917年),南汉主刘隐的女儿清远公主也嫁给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为妻,使福建境内更加安定。

王审知采取以上措施,使福建境内的社会秩序得到安定和稳定,人民安家乐业,为福建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展经济建设 

王审知很重视经济开发。主要表现:第一、发展水陆交通。天复元年(901年),他在筑罗城的同时,还挖护城濠,建有去思桥、津通门等。天祐三年(906年),王审知又在福州正街(今东街口北)毛应桥南筑还珠门,建南关桥(今称安泰桥),还开河通沃桥浦,引潮贯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建沙合桥(又名九仙桥)等。这些都为福州的运输、行走带来方便,有力促进福州的经济建设。第二、扩大内外贸易。他执政时,取消闽江流域的关卡,以便货物畅通,以保山区、沿海城市的物资交流。同时,他在黄岐半岛开辟对外贸易港,史称“甘棠港”。随后福州与朝鲜、印度、苏门答腊的三佛齐等国家,都经常有使者和商旅往来,在福州等地进行经济、文化等贸易活动。舶来品有象牙、犀角、珍珠、香药等应有尽有。第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委派有生产经验的颜仁郁管理农业,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县,劝课农桑”,把因战乱而流亡各地的农民尽数招抚回乡,给予合理安排,鼓励他们开荒造田,发展生产;他为了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决定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来减轻农民负担,他还鼓励农民栽种茶树,大量生产出口茶叶等,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他重视兴修水利,如修浚福州西湖,把原来周围20里的西湖,扩展到40里,灌溉闽县、侯官两县民田;他在福清筑海堤,防潮护田,灌溉民田数千亩。第四、发展手工业生产。如闽北山区,办有很多茶厂,官焙有38处,民焙有1336处。在福州西南,王审知建炉治13所,供铸造用。在建阳,陶瓷业也较发达。在汀州置铅场,铸铅钱和铜钱。后来又铸大铁钱,以五百文为贯。当时手工业生产发展很快。王审知任职期间,福建经济建设有很大发展,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现象。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王审知重视使用人才,他到福建后,安置了大批中原流民,特别对文人杰士很爱惜,专门设招贤院等机构来接待他们。当时避乱入闽的有唐相溥之子王倓、唐相涉从弟杨沂、知名进士徐寅,还有中原人士杨承休、郑璘、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王审知聘任他们做闽国官员,发挥他们的才干;王审知对福建的知名文人也礼聘他们做官,如任翁承赞为相,黄滔为节度推官等;王审知对义存、师备、神晏等宗教界名流也很尊重。王审知如此爱护文人,使当时福建,特别是福州地区诗文进步很快,陈衍说:“文教之开兴,吾闽最晚,至唐始有诗人;至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时有流寓入闽者,诗教乃渐昌,至宋而日益盛”。

王审知重视发展教育。他采纳了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四门学(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幼己佩于师训,长者置于国庠”,使文化教育事业大大发展。

王审知重视搜求书籍。天祐元年(904年),王审知组织了大批知识分子,搜集缮写各家遗书,奉献给唐政府,充实编史资料,又为徐寅刊印《钓矶文集》等,为抢救和保存祖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王审知还修复和创建许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时,兴建和修复了260座寺和6座塔,这些寺、塔有的为后代留下了有价值的文物,也是旅游资源之一。

王审知为唐末五代时期福建的社会安定、稳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后人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跟他的开拓精神和“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分不开的。王审知被称为“开闽王”是当之无愧的。

(肖忠生)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