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盗火者严复

日期:2022-02-16 10:19 来源:方志委 来源:本网 浏览量:
| | | |

严复(1854—1921年),字几道,名传初、又陵,后改名复。福州人,马尾船政后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回国后先后在马尾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选用道员”四品衔,升为水师学堂总办。“甲午战争”后,鉴于清政府的腐败,致力于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警醒国人奋发图强,一时风靡全国,被推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还有《支那教案论》《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名学》、《社会通铨》《法意》《名学浅说》《中国教育议》等十余部译著和《辟韩》《上光绪皇帝书》等大量著作,参加维新改革活动。

勤奋学习造诣深

严复学习勤奋。他自幼跟着他秀才出身的胞叔严厚甫读书,1865年,严复才9岁,严厚甫就已经无书可教,因此严复的父亲严振先不得不把严复送到“宗彝书馆”里去发蒙。“宗彝书馆”的教师黄少岩在当时是颇负盛名的,但教书的环境却非常差,特别是教室设在一个戏班的楼上。上半夜戏班经常要彩排,免不了锣鼓喧天,严复只得用两只小手紧紧地掩着耳朵读书。黄老师见他艰辛,便劝他说:上半夜先睡觉;下半夜等戏班彩排结束后再起来读书。以后严复果然都在下半夜起床做功课,一直到天亮。但不幸的是第三年黄少岩就逝世了,第四年严振先也病逝。严复先失恩师,后失严父,不但少年失怙,而且经济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不得不报考“公费”的马尾船政学堂。因为他的古文基础非常好,便考了第一名,以后他学习的成绩也屡列优等,不论是月考还是大考,都得了许多奖学金,寄回家里去帮贴母亲维持生计。也因此十分得到钦差船政大臣沈葆桢的赏识。清光绪三年(1877年),严复奉旨赴英国留学,在格林尼次海军大学期间,他也是“考课屡优等”,同时他花更多的时间到伦敦图书馆阅读大量的资产阶级哲学著作,还深入社会考察调查,到法院旁听审判,等等,了解和比较英国的社会制度,其学问无人相匹。中国驻英公使郭嵩涛是一个十分有学问,也十分自恃的人,但独钦佩严复的造诣。他对朋友说,只有像严复这样的人,才最有资格出使英国。他自己是很惭愧的。以后严复回国,郭嵩涛特别写信给清政府,力荐严复的学问,请予重用。

翻译《天演论》救中国

严复睡在中国历史的摇篮上,酝酿着爱国之梦。他从西方盗来《天演论》的火种,燃烧着整整的一个中国,使中国人民在火光中觉醒,也在火光中得到新生。从严复留学英国开始,他就十分注意研究英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来拯救已经像一滩死水般的中国。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像一只老牛一般,被人牵着鼻子走,以至亡种亡国。作为炎黄子孙的严复,时不我待,以警醒国人为己任,掣起如椽大笔,用中国古文翻译了英国赫胥黎的哲学巨著《进化与伦理》一书,按书中的内容取名为《天演论》,其主要的内容是有关演化中宇宙过程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人的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根本问题。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明“天道变化,不立故常”,“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保群进化,与天争胜”等论点。这些崭新的观点和语言,开拓了中国思想界的眼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不得不承认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人”。胡适说:“(《天演论》)是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中国的思想界为之燃起一场熊熊大火,中国的爱国者为之奔走驰命。于是维新变法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说、严复作为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以他翻译的《天演论》,第一个把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介绍到中国来,震醒了中华民族,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维新改革运动,挽救了中国和中国人民。

严复本身也身体力行地参加具体的维新活动。他除了发表大量鼓吹维新的文章外,还上书光绪皇帝,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方案,并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维新没有成功,但严复《天演论》的火种已成燎原之势,促进中国的革命和进步。

一生教训是己轻群重

维新变法失败后,严复没有气馁。他在上海组织“名学会”,参加“自立国会”,演说《政治演义》,还同孙中山讨论过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民国元年(1912年),杨度私自把严复列名“筹安会”,严复慑于袁世凯的淫威,没有在报纸上申明更正,但当袁世凯再一次特派公府内官员夏寿田,拿着四万元的支票,要严复撰文称颂帝制的时候,严复拒金罢文,表现他“终洪宪之世,独未尝有只字称扬帝制”的磊落胸怀。

1921年严复在福州郎官巷病逝,弥留之际立遗嘱说:中国必不灭,旧法可损益,而不可叛;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两害相权,己轻群重。这是严复一生思想的总结。

(林国清)

(来源:《可爱的福州丛书之三 福州人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