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6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5-04-10 17:13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74
| | | |
 郑丽垠代表:

关于做强番薯文化产业的建议(第11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我市番薯产业“三农”工作的关注,并为推动该项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近年来,我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番薯产业提质增效,做强番薯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结合您的建议和我局职能,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番薯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番薯生产发展规划。番薯作为我市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稻谷。根据《“十四五”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建设规划实施方案》(闽农综〔2022〕117号)“到2025年,力争我市甘薯种植面积33万亩以上”的要求,我局按照“挖潜力、优品质、增效益”思路,积极扩种优质鲜食甘薯,适度发展加工专用型甘薯。2024年全市番薯种植面积34.4万亩、产量(折粮)15.1万吨,分别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27.4%和产量的31.5%。其中,长乐区种植番薯3.3万亩、产量1.9万吨,占全市种植番薯面积的9.6%、产量的12.6%。一是推进番薯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粮油作物高优示范推广,开展优质特色甘薯品种的引进、培育和示范,给予政策资金补助,推动番薯产业升级。如,2024年在长乐区湖南镇仙宅村引进莆薯、泉薯19、福宁薯23、龙薯35、福薯34进行试验,亩产量分别达1145.24公斤、1753.66公斤、1155.16公斤、1453.89公斤、1294.46公斤,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特点,显著提升了农户收益。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市持续加大番薯生产政策资金扶持,将番薯生产列入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市“粮八条”补贴,支持番薯生产列入县级惠粮政策补贴,鼓励抛荒耕地复种番薯、果茶园套种番薯和支持对番薯生产开展社会化服务补贴。2024年,我市累计投入番薯生产补贴资金达到127.3万元,有力促进规模种植番薯的发展,涌现出罗源凯荣农业专业合作社、福清市禾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种植番薯面积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此外,2024年全摸排整治的撂荒耕地中80%以上地块复种番薯,番薯种植为整治撂荒耕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保护番薯文化传承规划。一是推动番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根据《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按照保护与协调发展原则,将长乐番薯种植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定为鹤上镇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保护区和文岭镇为核心的生态种植保护区。农耕文化保护区在尽量保持遗产原貌的前提下,发展特色产品生产和加工,遗产研学、传统农事活动和农耕文化体验等产业。生态种植保护区重点实践传统的生态种植模式、间作种植模式、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景观等产业进一步推动长乐区番薯产业的可持续管理、传统农业文化体系的传承。二是鼓励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传统农业系统,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长乐番薯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9月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024年5月在鹤上镇青桥村举办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揭牌仪式6月在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设立申遗成功纪念碑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好申报前期准备,鼓励加大对长乐番薯的历史、生态、经济、文化价值等深入研究,更好地挖掘传统农业价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二、推进番薯农文旅产业发展

(一)挖掘番薯文化魅力。擦亮“长乐番薯”这块金招牌,深度挖掘长乐番薯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价值。2024年9月28日,福州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乐分会场活动在番薯之父陈振龙的故乡——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盛大开幕,活动以“寻根振龙 唱响丰收”为主题,旨在纪念陈振龙引种番薯的伟大贡献,弘扬先贤精神,全面展示长乐区番薯产业的丰硕成果和独特魅力。并主持拍摄《番薯情》宣传短片,大力宣传陈振龙“爱国爱乡”、“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及陈振龙子孙六代致力于番薯种植与推广的农业版的“愚公移山”精神聚力品牌提升,深化融合发展

(二)加大番薯品牌宣传。加强番薯品牌创建,聚力品牌提升,2024年7月“长乐番薯”荣获省农业农村厅授权使用“福农优品”品牌标识8月“长乐番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加强“长乐番薯”文化宣传,扩大品牌效应,以组织办展、参展为契机,鼓励番薯种植加工企业参加5.18、海峡两岸农博会等展会,展示“番薯烧”、“番薯粉”、“番薯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番薯加工产品。加强拓展宣传渠道,加大番薯产品和文化宣传力度,用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宣传渠道,提升番薯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推进番薯加工产业发展

(一)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福清市乐得利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福州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番薯加工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不断提升精深加工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福园公司、天贵农业等企业扩大番薯种植面积,积极与福建省农科院开展番薯种植育种技术科研合作进行对接,引进甜度、糯度、淀粉含量等高品质番薯新品种,力争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番薯规模化种植基地,不断提升番薯种植企业竞争力。

(二)推进番薯产业集聚发展。我市持续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我局制定了《福州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实施方案》,培育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鲜明、质量效益显著、联农带农紧密,实现产村融合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一村一品”专业村,不断提升加工产能2024年。全市培育番薯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4个(福清市、闽侯县、晋安区、长乐区),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

我市番薯文化产业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正如您所言,效益不高、品牌不响、链条不长、产业主体较少等方面问题。下一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立足我市实际着力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1.落实政策扶持。我市将坚决贯彻粮食生产党政同责要求,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善扶农惠粮政策,适当提高对规模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稳定增加番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为番薯产业发展打好基础。2025年,规模种植番薯30亩以上继续享受与其他粮食作物同等补贴标准,预计亩均补贴220元,比2024年亩均补贴170元。增长30%。同时,依托《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推动福州番薯的种植、加工、技术创新、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福州番薯产业。

2.打造番薯文化品牌。结合乡村振兴,配合名城委、文旅局和文物局等部门,实施古厝古建筑重点保护项目及乡土建筑等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支持长乐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完善陈振龙故居与纪念馆的建设。继续通过组织参加举办各类特色农事活动、会展活动、农文旅融合活动等,讲好“长乐番薯故事”,提升我市番薯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和番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番薯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鼓励我市番薯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乡村特色产业品牌IP建设,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打造有特征标识、产地身份的“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

3.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番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优质特色新品种引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绿色高效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强化番薯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引导种植户进行地瓜干(饯)、地瓜粉等粗加工产品生产,推动精深加工。不断延长番薯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走出一条“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业延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4.发展番薯产业主体。支持规模经营番薯主体的发展,鼓励以番薯产业为主体的“一村一品”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番薯生产。推进绿色化生产,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利用。

 

领导署名张宏彦

     人:陈济忠

联系电话:88700351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410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