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情怀与企业家思维——企业家吴凤辉的乡村振兴故事

日期:2024-04-22 09:32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 | |

正是阳春三月,吴凤辉领着我,去了福清市南岭镇吉岚村后山的高山草原走去,他要带我去看看他在高山牧场上养的牛。我一边透过车窗望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听着他饶有兴趣地介绍着海拔600多米的天然高山草场。窗外草场,可说是移步易景。刚开始,还可见到树木,可越往上行,见到了更多的是灌木和低矮的青草,不时还有些牛散落在山坡之间,悠闲地啃着草儿。

凤辉见到这些牛,心情有些激动,告诉我这些便是合作社养的牛。他说,这些牛,就放养在高山草原,白天它们就在这里吃草,夜里自己归舍。我望着草坡上的一只只牛说,这牛看上去很瘦弱啊!他说,这些牛,啃着草原上的青草,喝着山上的山泉,它们在草甸中自由放任,这样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牛肉。凤辉说得津津有味。

车到半山停了下来,路边有几个沿山而建的大棚,他说:“看看养的鳄鱼吧!”我跟随着他走了一段小路,从棚子里的窗口望去,吓了我一跳:空地上,爬满了鳄鱼。养殖人员告诉我,鳄鱼养了有三年多时间了。它们刚来到这里,还只是如筷子般大小。经过几年养殖,现在每只都有七八斤重了。这东西怎么养在大山之中?凤辉说,养殖鳄鱼需要干净的水,这里的水正符合要求。我粗略算了一下,养殖鳄鱼的一个周期要七年时间,投资周期比较长,再加上养殖过程中有些折损,回报率也不是很高。我问他,这样的投资划算吗?凤辉笑笑,想回馈家乡啊。

一句话,让我想起了“乡愁”二字。乡愁就是离开了总也念念不忘的那个地方,是离开了又想回去的那个地方。 

PART.1

谈到家乡,凤辉的两眼充满深情。吉岚村是凤辉的家乡。生于斯,长于斯,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充满着感情。凤辉说:“这既是一座有着350年的古村,又是一块烙有红色印记的村落。”下山之后,他专门带着我到村子里走了一圈。在村中央的残墙花园里,他指着高大的残墙对我说——1941年的夏天,日寇的数架飞机出现在吉岚的上空,投掷下了数枚炮弹,将充满生机的田地变成了一片焦土,仅有的几处房屋瞬间成为残垣断壁。为了让村里的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便保留了其中一处残墙。

凤辉说,小时候他常与许多伙伴在这里玩,老人们讲的这片墙的故事音犹在耳。从残墙花园出来,我们又去了吴氏支祠,这是清末建造的土木结构老建筑,也是福清东区游击队的重要活动据点。在支祠的墙上,我看到了有关游击队活动的大事记:

1933年村里就有了工农游击队的活动,后来又在支祠开办民众夜校;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寇作战;解放战争中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为福清的早日解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他的人生第一粒纽扣是在吉岚系上的。


吴凤辉。图源:壹福清

乡村陶冶了凤辉,这里的百姓也感动了凤辉。吉岚村都吴姓,说起来都沾亲带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乡亲们给了他很多的支持与帮助,他才有机会走出村子,走进大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小起,就根植于他的心灵深处。

吉岚村,虽说是福清的一个山区村,这里虽不靠着大海,可是,站在村的高处眺望,可以望见海口。凤辉小时候就听老人说福清人是吃地瓜长大的,也曾听老人们讲起海的故事,知道了许多“福清哥”远渡重洋,在海外打拼的故事。这些,都埋在他的心底,一旦有个“引”,就会触发。

PART.2

1989年,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凤辉毕业了,分配进了一家国企单位。这本是一块“铁饭碗”,安安稳稳可以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凤辉偏不想过这“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下海。也许是心里有着拼搏的本性,也许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理在他心底的“引” 总时时地触动着他,他太想到“海”里去畅游一番,在“海潮”中撞击一番。人生能有几回搏啊!血气方刚的他在国企中待了四年,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他选择了下海,回到家乡福清创办了当时福清第一家信息科技公司。这可能是他天生就具有做企业的潜质。

人说“三十而立”,他的企业也正好过了而立之年,他把企业办得红红火火。回首30年走过的路,他感慨地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祖国的日益发展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忘不了家乡,一段时间就会回到家乡走走看看。

这些年来,随着外出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乡亲进了城,在城里定了居。渐渐地,村庄人少了、冷清了,土地也渐渐闲置抛荒,没有人打理了,让人看了有些荒凉。看着这番场景,凤辉的心沉甸甸的,他很想看到小时候村庄那种热闹的景象。他想,作为企业家,应当尽到社会责任。

他想:“我也是乡贤,我也要像老一代华侨一样回报桑梓,要利用乡村振兴这个大好机会,回到乡村,让古村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PART.3

要让乡村振兴起来,没有资金投入不行,但是,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样,一扔了之。

于是,他出资1000万元带头成立了吉岚村乡村振兴基金,并由村里管理。村里利用这笔基金,设立了青年创业基地,引进青年创业项目。为了管理好青创项目,他还让留学回来的女儿管理青创基地。经过几年的发展,基地有了起色:成立了吉兰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高山草场的资源优势,放养黄牛;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在村里创办民宿,兴办咖啡吧等;组织青少年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图源:福清党建

谈到为什么让女儿回村创业?他笑了笑说,一是基金成立了,确实要有人打理,引进项目等,要有人具体去谈去落实。同时,年轻人思维比较活跃,要让他们用新思维新方法去做乡村振兴工作,在乡村中注入一股活水。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孩子的家乡情绪和吃苦精神,让她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让她在乡村一线一步步地干起,这样她的路才能走得扎实。

我问他的女儿在这里创业的感受。她同样笑了笑说,刚开始确实感到不适应,尤其是夜晚冷冷清清的,但她慢慢地适应了。现在,基地有了发展,特别是黄牛馆有了些名气,民宿也发展起来,人气渐渐旺了。她说,看到这些,心里也有了成就感。

那天,我坐在青创基地品茶,放眼望去,基地前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田地。这片田地,是村前最大片的土地。这些年来,土地被闲置抛荒,这是让凤辉回乡的动因之一。他将这些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进行了重新整理。如何经营好这片土地,凤辉又使出了一个“招数”——把消费群体定位在高端化,把共享经济引进农业领域。


青创小院。图源:福清党建

通过青创社组织社区联动,借助土特产和民宿体验,让城里人下乡体验“向往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现在专门从福州、福清等地来村里黄牛馆品尝牛肉、体验生活的客人越来越多。

如今的吉岚村,正在打造以“创业链、青年圈”为核心的南岭青年创业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电商培训,吸引越来越多新兴行业企业先后入驻。

正是春光明媚。走在吉岚村,古村透着古韵,几株桃花开得正艳,放眼环顾,映入眼帘,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美丽图卷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