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账、增效账、增收账,“三本账”里的春耕新变化
图源:海连江
春耕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
新的耕耘在榕城大地大面积展开
翻耕粮田、采购农资、
驾驶农机……
记者走访多地看到,在田间地头、种养大棚、广阔海面,抢抓春耕气氛浓,农民挥汗干劲足。从他们的“田间账本”中,我们看到了全市农业生产的新变化、新趋势。
增产账:
送技下乡,农户种田有良方
连日来,闽侯县洋里乡茶苑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我们的马铃薯二月种下去,这一茬大概五月就能收获。”望着梯田,茶苑村党支部书记林立平满是期待。

为了有个好收成,今年村里的合作社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特地从洋里乡本地的养鸡场和农机站购买了有机肥、复合肥进行播撒,提高土壤肥力。“现在种田得科学种、精心管,这次我们用的都是有机肥和复合肥,撒了几十吨。有机肥成本高,种出的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林立平说。
良法还需良种配套,良种是丰收的动力,也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这几天,位于马尾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里,技术人员忙着把筛选出来的生菜、西红柿等优质品种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内进行试验种植。大棚外正在春播玉米,包括糯玉米、甜玉米,其中部分甜玉米可以当水果吃。

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一年种两季,第一季玉米下个月后就会直奔2米高。”基地工作人员陈敬和说,6月将完成首季玉米新品种展示和品鉴推广工作。
增效账:
农机上阵,节省人工成本
“嗡嗡嗡……”日前,在永泰县塘前乡荣柚富农场里,一株株柚子树郁郁葱葱,无人机在林地上空来回穿梭,将雾化肥料均匀喷洒在柚子树上。

这支无人机团队来自天盛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的大疆T50无人机载重能力可达50公斤,单次续航可覆盖5亩地,每亩地喷洒费用为15~18元不等,相比传统人工喷洒方式,无人机作业能节省三分之二的人工成本。


增收账:
生态养殖,大黄鱼供不应求
不仅在田野,“水上春耕”也拉开了序幕。
初春的海面波光粼粼,海风裹挟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全国海洋大县连江定海湾海域,呈现鱼跃人欢的景象——智慧生态牧场迎来投苗季,渔民们合力拉起渔网将鱼苗聚集在一起,随后用桶舀起鱼苗迅速撒入网箱,千万尾大黄鱼开启海上“增肌健身”之旅。


“别小瞧这些鱼苗,它们可是增收致富的‘密码’。”卢统锋说,他们养殖的“岱衢族”大黄鱼因长期在海中历练,身材修长、金鳞密布、肉质紧实,接近野生品质,备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
(记者:蓝瑜萍 谭湘竹 欧阳进权 林文婧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