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闽侯县纪委监委强化科技赋能,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作为“一县一品牌”培育项目,扎实推进基层监督联系点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闽侯县纪委监委结合闽侯本土喜娘文化和福州方言,邀请省级非遗“喜娘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陈氏三姐妹参与录制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宣传视频。
01实现“一网统管”
推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和“小团队、细网格”微信群融合,让监督群成为村里政策发布、干群交流、公示公开、反映诉求的统一窗口,进一步依托“小团队、细网格”精细化管理模式,发挥网格长作用,赋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实现“1+1>2”的叠加效应。
闽侯县大湖乡、洋里乡纪委召开基层小微权力平台工作推进会
02梳理“一本指南”
牵头对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14个部门,梳理细化45项公开事项,以图表结合的形式制定《闽侯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开事项工作指南》,指导村(居)准确把握公开重点、要点,同时制作“事前公示”模板,为村(居)提供操作参考。
图为部分村(社区)村务公开情况
03推行“一套机制”
首推“无公开不审批”机制,明确村级财务支出、资产资源处置、涉民利益事项等需要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示公开后,才能审核审批,形成“村(居)干部晾晒+群众监督+包村干部审核+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机制,解决村(居)不愿公开、选择性公开等问题。
04推进线上线下“一体监督”
推行闽侯县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六看五查”机制,一方面,通过看底数、看年限、看交易底价、看程序、看约束条款、看履约监管,构建“三资”监管完整闭环;另一方面,通过督促清查、常态检查、专项排查、提级督查、起底严查,强化全过程监督。积极探索数据赋能,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升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研发增设预警功能模块,通过资产资源数据动态管理、筛查比对,构建专责监督引领、职能监管跟进的线上线下监督格局。
闽侯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南通镇南通社区、鸿尾乡埕头村,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情况开展监督
05实现“一键推送”
打通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与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金安易)系统的链接,在全市率先实现数据共享,将村级财政开支原始凭证、资产资源出租合同、在建工程、村级财务报表等内容精准推送到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示公开模块,以数据导入的方式,极大减轻基层重复录入负担。
群众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点赞
截至目前,通过平台依法依规公开村务、财务、“三资”等信息49045条,办结群众投诉、民生诉求3157件,运用平台发现并查处作风和微腐败问题8起11人,有效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有力促进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解决。